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年火海之中,并非所有乐工都跳入烈焰。
有三人驾舟出海,带着半卷《清商残谱》和一颗‘音核’??据说是用陨铁与人声结晶熔铸而成,能自主生成旋律。
他们发誓,若中原无望,便将种子播向海外。”
“音核?”
林奈震惊,“那不是传说吗?”
“不是。”
沈师傅睁开眼,蓝光一闪而逝,“我祖上便是三人之一。
我们沈家世代守秘,直到血脉将尽,才被昭华之力召回。”
陈默猛地抬头:“你是说……这整个传承,不只是中原的延续,而是一次全球性的布局?”
“自晋末始。”
沈师傅缓缓起身,“西域、南海、扶桑、高句丽,甚至天竺,都有‘听钟使者’的暗线。
他们以商旅、僧侣、乐师为名,将声律密码织入民谣、佛诵、舞曲之中。
千年流转,无人知晓彼此身份,却在同一频率下共振。”
林奈突然想起什么:“所以《土谣》里那段副歌,为什么会有南岛语系的韵律痕迹?”
“因为它本就来自海上。”
沈师傅微笑,“文明从未真正断裂,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当晚,五人再度聚于听钟台。
星空澄澈,银河横贯天际。
他们不再谈论技术、数据或考古发现,而是围坐一圈,轮流讲述自己第一次被声音打动的记忆。
周砚舟说起幼时在敦煌莫高窟外,听见老僧诵经,风穿洞窟,竟与人声合成奇妙回响;阿依古丽回忆草原之夜,母亲用口弦为她驱散噩梦;林奈则轻声说起大学时代,在实验室听到一段被修复的唐代琵琶曲,那一刻,她决定放弃医学,投身声学研究。
轮到陈默时,他沉默良久,才开口:“我记不清父母的模样。
只记得六岁那年,发高烧躺在废墟棚屋里,有人蹲在我床边,哼了一首不知名的摇篮曲。
调子走样,节奏也不稳,可那是我听过最温柔的声音。
后来我翻遍资料,想找那首歌,始终找不到。
现在我才明白……那人唱的,或许根本不是已有的歌。
而是那一刻,心所生的声音。”
众人静默。
夜风吹过铜铃,叮然一响,恰似回应。
三天后,一支新的探险队组建完毕,目标直指闽南海域。
国际海洋考古联盟破例批准深潜许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声音遗产探查项目”
。
临行前,陈默将那台老旧录音机交予留守的志愿者。
“如果有人来问起我们去了哪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