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不是他的字迹。”
她低声说。
陈默接过一看,瞳孔微缩??的确不像自己写的。
笔画间有种古老的韵律,像是用毛笔蘸着月光写成的。
“是昭华。”
沈师傅走过来,伸手轻抚纸面,“她在借你之手,写下遗言。”
“遗言?”
“不,是寄语。”
老人微笑,“她说:当十二道光束归位,十三座钟台共鸣,新的纪元将启。
而你们,是第一批听见晨钟的人。”
就在此时,全球十三个听钟节点几乎同时发回报告:自闽南音核激活以来,各地地下晶体网络的活性显著增强。
北京白云观的铜钟无风自鸣;西安碑林深处一块沉寂千年的石碑表面浮现出隐秘刻痕,经破译竟是半阙失传的《清商引》;敦煌鸣沙山某处沙层之下,探测到持续不断的低频振动,频率恰好与“第零律”
主音契合。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冰盖下,一支科考队意外发现一座被冰封的木质结构??形制极似晋代乐坊,内部竟存有一组完整的编磬,虽经千年寒冻,磬体非但未裂,反而呈现出类似生物组织的纤维化纹理。
更诡异的是,每当夜幕降临,风掠过磬架,便会自发奏出断续旋律,与《土谣》副歌部分惊人相似。
“它们在等。”
阿依古丽在视频连线中喃喃,“等一个完整的合唱。”
“不是等。”
陈默纠正她,“是在练习。
就像孩子们现在做的那样??一遍遍试错,一次次重来,直到声音真正落地生根。”
林奈望着窗外那些唱歌的孩子,忽然问:“如果我们错了呢?如果这一切只是地质巧合、心理暗示,或者……一场集体幻觉?”
陈默没有立刻回答。
他转身走进屋内,从柜子深处取出一只木盒。
打开后,里面是一块巴掌大的青铜残片,边缘参差,铭文模糊。
这是他在怒江峡谷最底层岩缝中找到的唯一人工物,当时无人知晓其用途。
此刻,他将残片轻轻放在桌上,对着阳光翻转。
一道细小的凹槽在特定角度下显现出来,形状奇特,似符非符,似字非字。
“这不是文字。”
周砚舟通过远程镜头观察后说道,“是乐谱。
一种三维声纹编码,需要用共振方式读取。”
沈师傅颤抖着伸出手,用乌木杖尖端轻轻划过凹槽。
刹那间,空气中响起一声极轻微的震颤,如同琴弦初拨。
紧接着,整座听钟台的铜铃齐齐一颤,发出短促而清越的合鸣!
众人屏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