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一身份的理解,已经化作某种更本质的存在,融入这片土地,等待下一个愿意倾听的人来承接。
他们默默守候至夜幕降临。
星子一颗接一颗亮起,银河横贯天际,仿佛天上也有一支看不见的乐队,正为大地奏响安眠曲。
孩子们早已在营地帐篷中入睡,唯有最小的女孩还抱着小铃,蜷在毛毯里呢喃:“妈妈……我听见钟了……你听见了吗?”
陈默轻轻为她掖好被角,转身走向高台。
月光洒在巨钟之上,青黑色的钟体竟泛出淡淡幽光,像是内里有生命在呼吸。
他伸手抚过钟面龟裂的纹路,忽然发现那些裂缝并非杂乱无章??它们竟隐隐构成了一幅地图:北起格陵兰冰盖,南至马里亚纳海沟,西抵撒哈拉湖床,东达日本海沟,三百个光点连成网络,而哑塔,正是中心节点。
“这不是钟。”
他低声说,“是**共鸣阵列的枢纽**。”
林奈不知何时来到身边,手中拿着刚打印出的全球监测图。
“你看这个。”
她指着屏幕,“自钟声响起后,所有音核微核心的能量波动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规律性??每隔十二小时,它们会同步释放一次低频脉冲,持续三分钟。
频率……恰好是我们那天合唱时的主调。”
陈默瞳孔微缩。
“它们在‘练习’?”
“不只是练习。”
她抬头望向星空,“是在等待下一次合鸣。
就像心跳需要节拍器,地球也需要一个集体的情感锚点。
而我们……可能是第一个触发它的人类群体。”
两人沉默良久。
远处篝火将熄,火星随风飞舞,像极了夜空中坠落的星辰。
第二天清晨,第一批访客抵达。
是一队来自云南怒江的傈僳族老人,背着古老的葫芦笙,徒步穿越三省而来。
为首的长者用生涩的普通话说道:“我们村里的老人说,昨晚梦见山神哭了。
醒来后,家家户户的鼓都自己响了三次。
我们知道,那是‘大音’回来了。”
接着是西安碑林的修复师夫妇,带着一块刚从唐代墓葬出土的石磬碎片;北京白云观的老道长送来一卷明代手抄《太和音律谱》;甚至有一位曾在战区做战地记者的年轻人,背着一台录音机,里面录满了炮火间隙中士兵哼唱的家乡小调。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音乐,”
他说,“但那是他们在死亡边缘唯一记得的东西。”
听钟台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
原本冷清的研究站变成了开放空间,人们自发围坐在铜铃下,或唱或诵,或静默流泪。
没有规则,没有评判,只有最原始的表达欲被重新唤醒。
第三日,林奈带来了一个惊人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