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相反,它像一位沉睡的守护者,静静伫立在时间之外,等待下一个真心前来叩钟的人。
回到听钟台后,生活看似回归平静,实则悄然蜕变。
每天清晨,总有陌生人带着乐器或录音前来。
有人唱维吾尔族古老的情歌,有人朗诵藏地史诗《格萨尔王》,还有盲童用电子合成器演奏自己编写的旋律。
这些声音都被自动录入“心音档案库”
,并通过卫星向全球开放。
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静音角”
??公园一角设立铜铃装置,鼓励路人停下脚步,写下心事,或哼一段歌。
更奇妙的是,某些地方开始出现“自发共振”
现象。
东京地铁站的一块瓷砖,每逢周五晚八点便会发出轻微嗡鸣,频率与某位逝去歌手的最后一首未发表作品完全一致;威尼斯运河某段水波,在月圆之夜会形成天然五线谱图案;南极科考站报告,企鹅群突然开始以固定节奏拍打翅膀,持续整整三天,结束后集体跃入冰海,再未回头。
科学家无法解释,但听钟者们懂。
那是地球在学着唱歌。
一个月后,陈默收到一封匿名信。
信纸是手工麻纸,字迹苍劲有力,内容只有一句话:
>**“我在西域找到了第二口钟。
它埋在塔克拉玛干腹地,钟口朝天,内部生长着整片森林。”
**
信末附一张模糊照片:黄沙之中,一根粗壮藤蔓破土而出,缠绕着半截露出地面的青铜钟体,绿叶间隐约可见鸟巢与蜂窝。
陈默盯着照片良久,忽然笑了。
他知道,这不会是终点。
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当晚,他召集林奈与周砚舟,在高台上举行了一场小型仪式。
他们将沈师傅留下的乌木杖插入土中,围绕它种下那朵小白花的后代。
然后三人并肩而立,面对星空,齐声哼唱那段仍未命名的歌。
没有歌词,没有节拍,只有三个声音交织在一起,轻轻荡开。
几分钟后,周砚舟的平板突然报警??全球三百微核心同时出现微弱共振,强度虽不及第一声钟,却持续了整整半小时。
“你们看!”
他激动地指着数据曲线,“这不是被动响应!
是**主动反馈**!
它们在回应我们!”
林奈眼眶湿润:“所以……我们真的成了‘钟的一部分’?”
陈默望着夜空,轻声道:“或许从来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