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将琴置于两人之间,双手轻放于弦上。
“那你现在准备好了吗?”
她问。
周临川颤抖着点头。
琴声起,低缓如潮汐退去。
小满并未演奏任何已知曲目,而是依循直觉,让音符随对方呼吸起伏流动。
渐渐地,周临川的手从口袋抽出,放在膝盖上,掌心朝天,仿佛在接受某种审判。
忽然,他喉间发出一声呜咽,继而化作哭嚎。
泪水汹涌而出,身体剧烈抽搐,口中喃喃重复着几个名字:“阿米尔……丽莎……老吴……你们说得对,我一直都在听,我一直都听见了……对不起,我真的对不起……”
小满没有停下琴声,反而加重了左手按压,使旋律带上一丝牵引之力。
这正是《心音引》中“唤魂章”
的变奏??不为唤醒死者,而为解放生者被囚禁的记忆。
整整两个小时,周临川沉浸在崩溃与释放交织的状态中。
当他终于平静下来,整个人瘦了一圈,眼神却前所未有的清明。
“谢谢你。”
他轻声道,“我第一次觉得,听见痛苦,比逃避它更自由。”
小满收琴,递给他一杯温水。
“你不是唯一一个。”
她说,“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因为太敏感而选择关闭耳朵。
但我们不该为此羞愧。
真正可怕的,是从一开始就从未听见过。”
那天之后,周临川留在图书馆帮忙整理旧书。
他开始学习读唇语,只为能更好地理解那些不愿开口的人。
他还发起“遗声计划”
,收集战争幸存者临终前未能说出的话,将其转化为振动频率,供后人佩戴特制耳饰体验。
有人批评这种做法“过度消费创伤”
,但他回应道:“如果连死者的沉默都要被二次压抑,那活着的人又怎能真正自由?”
与此同时,塔克拉玛干的“心环”
现象愈发规律。
科学家发现,每当全球范围内发生大规模倾诉行为(如集体忏悔、跨阵营对话、临终告别),次月朔日的光晕亮度便会增强百分之十二以上。
更有甚者,在某些极端案例中,光晕竟分裂为双环结构,形似双鱼绕心图腾。
地质学家仍无法解释其能量来源,但神经学家提出大胆假说:人类集体情感活动可能通过未知机制影响地球磁场,而“心环”
正是这种宏观共振的可视化表现。
换句话说,当足够多人同时真诚地倾听与表达,整个星球都会为之共鸣。
这一理论在学界引发轩然大波,但也催生出新的社会运动??“共振城市”
计划。
首批试点包括京都、伊斯坦布尔、哈瓦那与开普敦。
这些城市拆除部分监控系统,改为安装“情绪感应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