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消息传回国内,共感基金会紧急召开全球连线会议。
科学家们分析数据后震惊发现:安第斯山脉的地磁波动与塔克拉玛干“心环”
出现时间高度同步,且两者之间形成了一条隐形的能量通道,如同地球神经系统中的突触连接。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条通道的激活频率,恰好对应人类脑波中的“共情波段”
(4-8Hz),即人在深度倾听他人痛苦时大脑产生的特定电活动。
“这不是自然现象。”
神经学家李昭然在会上断言,“这是文明级别的意识联网。
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新型集体心智的诞生??不是通过语言,不是通过技术,而是通过纯粹的情感共振。”
与此同时,“认知净化行动”
的反击迅速展开。
多个推行“理性教育”
的国家宣布封锁“共感档案库”
境外服务器,称其为“情绪病毒传播源”
。
AI社交平台开始推送算法生成的内容,刻意制造对立话题,例如:“过度共情是否削弱决策力?”
、“倾听创伤是否纵容软弱?”
一时间,网络舆论分裂加剧,甚至有昔日支持者倒戈相向,指责小满等人“用温情主义逃避现实责任”
。
一封署名“觉醒联盟”
的公开信流传甚广:“真正的改变靠的是制度与力量,而非眼泪和拥抱。
你们所谓的‘倾听’,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的表演。”
小满看到这些言论时,正坐在村中小屋前削土豆。
火塘里柴枝噼啪作响,艾哈迈德的母亲??一位因战乱失散多年后奇迹生还的女子??默默递给她一碗热汤。
她们语言不通,但眼神交汇时,有一种无需翻译的理解。
她放下信,轻轻拨动琴弦,弹了一小段《光之形状》的变奏。
那位母亲忽然伸手握住她的手腕,另一只手指向自己胸口,又指向小满,然后缓慢地点了点头。
那一刻,小满明白了:批评可以动摇信念,却无法否定体验。
当你真正走进一个人的生命,听见他的呼吸、感受他的颤抖,那种连接就已经存在,不可撤销。
她回信只写了一句:“你说得对,眼泪不能重建家园。
但若连哭泣的权利都被剥夺,谁还会在乎家园是否倒塌?”
南美之行结束后,小满并未直接回国,而是转道前往加勒比海一处偏远岛屿。
那里有一群渔民世代生活在海底声呐干扰区,许多人患有严重听觉障碍。
但他们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将耳朵贴在船底,通过木板传导的振动感知彼此说话的节奏与情绪。
这种“水语”
无法传递复杂信息,却能精准捕捉语气中的爱憎悲喜。
小满在此驻留两个月,学习“水语”
,并尝试将其转化为音乐语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