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与此同时,南太平洋一座孤岛上,一位老祭司在仪式中焚毁了一部AI语音翻译机,转而取出一面祖传皮鼓,敲击出古老节奏。
他说:“机器能翻译语言,却译不出心跳。
我们的祖先靠耳朵活命,我们这一代靠屏幕活着,而下一代,要靠心灵说话。”
这句话被“星痕族”
成员自动记录进共享梦境,在七个人的睡眠脑电图中呈现出相同波形。
小满受邀参加联合国特别听证会,议题是“共感技术是否应纳入人类文明发展框架”
。
她没有带演讲稿,只背着昭华琴走入会场。
大厅鸦雀无声。
她坐下,调弦,然后弹奏了一分钟的《心音引?终章》??那一段包含“无声之音”
的乐句。
全场无人交谈,无人起身,甚至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演奏结束,她抬头看向各国代表:“你们可以立法禁止倾听,可以销毁设备,可以污名化眼泪。
但只要还有人在痛苦时渴望被理解,在孤独时希望被看见,这种连接就不会消失。”
她停顿片刻,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
“我不是来争取许可的。
我只是告诉你们:它已经发生了。”
会议最终未形成决议,但三天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悄然将“共感实践”
列入“非物质文明遗产观察名录”
。
风波未息,新的讯号又至。
周临川带来一份泛黄的手稿复印件,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失踪民族音乐学家的私人档案。
其中一页写着:“某些旋律不在空气中传播,而在骨血中流淌。
当七种悲伤汇于一处,钟自鸣。”
旁边绘有一组音符序列,结构竟与《回音赋》高度相似。
“这个人叫林疏影,”
周临川说,“1953年深入塔克拉玛干考察民间歌谣,此后杳无音信。
但最近,我们在敦煌残卷中发现半页笔记,提到他曾遇见‘持铜镜的守棺人’,并被告知:‘钟声非召外人,乃唤内魂。
’”
小满盯着那行字,忽然明白陈望舟为何说“你已走完外在旅程”
。
原来所有的追寻,最终都是为了听见自己内心的回响。
她决定重返塔克拉玛干。
出发前夜,她在家中整理行装,忽然听见窗外传来细微叮当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