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只小手怯生生举起。
是那个曾写下“爸爸死了我很高兴”
的男孩。
他站起来,声音不大但坚定:“我以前觉得,说了也没人懂。
后来我去心屋,姐姐听我说完,还给我倒了杯热水。
那时候我才明白……原来难过是可以讲出来的。”
全班安静了几秒,接着,另一个女孩举手:“我妈妈天天打我弟弟,我都不敢说话。
我说了,她就说我是多管闲事。”
她低头抠着指甲,“但我其实很怕,怕他会死。”
第三个孩子说:“我梦见奶奶回来了,她说她不怪我那天没叫救护车……可是我知道,如果我当时喊了,她可能就不会走。”
话音未落,已有几个孩子哭了。
老师没有制止,只是轻轻地说:“今天我们不说‘要坚强’,我们只说‘我在听’。
谁还想说,都可以。”
那一天,孩子们轮流说出藏在心底的秘密。
有的关于暴力,有的关于死亡,有的关于自责与梦魇。
没有评判,没有打断,只有倾听和一句简单的回应:“谢谢你告诉我。”
放学后,老师们聚在办公室整理笔记。
一位年轻女教师红着眼眶说:“我们教数学、语文、科学,却从来没教他们怎么面对自己的心。
现在我才明白,情绪不是毛病,而是信号。”
与此同时,乌兰察布书院的培训进入第三周。
来自叙利亚的助教阿米娜讲述了她在难民营工作的经历:“有个十二岁的男孩,整整一年不说一句话。
直到有一天,我坐在他旁边画画,也不问他,就静静地画。
三天后,他突然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行字:‘他们都死了,只剩下我。
’”
她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我没有安慰他,只是点点头,说:‘你一定很孤独吧?’他盯着我看了一会儿,然后趴在我肩上哭了两个小时。”
台下一名志愿者低声问:“那你当时不怕吗?怕自己承受不了他的痛苦?”
阿米娜微笑:“怕。
但我更怕的是,如果我不在那儿,他就真的没人可以说了。”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激起层层涟漪。
当晚,营地再次举行集体分享会。
这一次,轮到一位曾在战区服役的德国退伍军人发言。
他名叫托马斯,五十多岁,脸上有一道贯穿眉骨的疤痕。
他从不主动说话,总是独自坐在边缘。
今夜,他却站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