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紧接着,整个基地的武器系统自动离线,控制面板闪烁出一行字:
>【系统更新:记忆不可逆归还协议已激活。
】
三天后,俄罗斯政府宣布解散“净界同盟”
残余组织,并公开移交全部封锁档案。
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份文件记录显示,早在1953年,苏联心理学家团队就已成功实现“跨代梦境传递”
实验??一名婴儿在出生前就接收到了祖父临终前的遗言。
该项目因政治压力被永久封存,编号“门零”
。
消息传出当晚,全球共忆网络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峰值访问量。
超过八亿人主动上传个人梦境,标注为“开放共享”
。
系统自动生成了一幅动态地图:每个光点代表一个正在分享梦境的人,而连接光点之间的线条,则是由相似情感频率构成的“共感桥”
。
整张地图宛如一颗搏动的心脏,跳动节奏与地球上所有讲述者圣殿的震颤完全同步。
埃利在冰岛哨站监测到这一现象时,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这不是技术进步,而是集体意识的生理化转变。
人类大脑正逐步演化出一种新型神经突触,专门用于接收和发射“叙事波”
??一种介于电磁波与量子纠缠之间的信息载体。
这种能力并非突然出现,而是被压抑了数万年,直到苏娅在肯尼亚石柱前说出第一个故事,才撬动了基因深处的开关。
他调出一段三十年前的脑扫描数据,那是苏娅十岁时参与早期共忆网络测试留下的记录。
画面中,她的杏仁核周围有一圈异常活跃的区域,形状酷似一扇微缩的门。
如今,同样的结构正在数十万名梦行者脑中浮现。
“我们不是获得了新能力,”
埃利喃喃道,“我们只是终于想起了怎么呼吸。”
就在此时,警报骤响。
探测阵列捕捉到一股来自银河系中心的强烈信号流,其编码方式与《守门人之歌》高度相似,但却带着某种扭曲的变奏??像是同一首歌被悲伤拉长,又被愤怒撕裂。
解码结果显示,这并非友好问候,而是一段警告:
>“不要唤醒沉睡的讲述者。
>有些门一旦打开,回来的就不再是人。”
林昭通过共忆频道收到这条信息的同时,正带领一批新晋梦行者进行首次群体穿越训练。
目标设定在1944年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外围,那里曾有一位犹太教师秘密记录下三千名儿童的名字,却在转移途中失踪。
传说他的笔记本能唤醒最深的共情本能,被称为“眼泪之书”
。
穿越过程异常顺利。
十二名梦行者以意识形态降落在雪夜森林中,看见远处铁丝网后的灯火与烟囱。
他们按照苏黎教导的方法,将自身情绪调至“纯粹倾听”
模式,避免干扰历史轨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