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并不是所有的昆虫进入捕虫囊后都只能束手待毙。
由于落入捕虫囊里的昆虫较多,一些小动物竟然学会了利用猪笼草来获取食物。
一种红蟹蛛终生生活在猪笼草的捕虫囊里。
当有猎物落到捕虫囊底部的水坑里的时候,它会携带着一个气泡潜入水底将猎物吃掉,然后借助自己的蛛丝爬回水面。
红蟹蛛留下的食物残渣和排出的粪便再被猪笼草吸收利用。
红蟹蛛的存在会使昆虫的利用效率提高,而且不易滋生细菌。
所以,它和猪笼草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
2.捕蝇草
捕蝇草也是一类食虫植物。
它的一些叶子特化成捕虫叶。
捕虫叶的叶柄末端有一个捕虫夹,捕虫夹里众多的无柄腺能分泌芳香的花蜜吸引昆虫进入,捕虫夹的边缘长有齿状的刺毛,可以将爬进捕虫夹的昆虫关住。
当有昆虫循着捕蝇草释放的芳香气味进入捕虫夹的时候,捕虫夹可以在40ms内迅速闭合将虫子夹住,夹子边缘的刺毛还会互相绞合形成牢笼把昆虫关在里面。
而且昆虫越挣扎,捕虫夹关得越紧(图2-20)。
同时,捕虫夹里分泌出一种酸性很强的消化液,将虫体消化成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
大约5天后,当昆虫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干净后,捕虫夹又重新张开,准备捕捉新的猎物。
图2-20捕蝇草
以我们的眼光来看,捕虫夹越大,捕捉的昆虫应该越多。
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生物学家发现,在环境适宜、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捕蝇草会长出较大的捕虫夹,长度为30~50cm。
可是我们不要认为这样大的捕虫夹会捕捉更多的昆虫。
捕蝇草的捕虫夹尺寸是长期进化而来的最适宜的大小,以这样尺寸的捕虫夹可以让捕蝇草捕捉到尽可能多的昆虫。
若捕虫夹太大,那么捕虫夹闭合需要的时间就会延长,昆虫就能及时逃走,捕蝇草的捕食机会就会减少,因为体形大而笨拙的昆虫毕竟是少数。
因此,长出太大的捕虫夹对捕蝇草是不利的,会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
由此看来,食虫植物的捕虫方法,有的是利用产生的黏性**粘住猎物,有的是利用像瓶子似的叶子诱使猎物进入后再封口等。
这些捕虫器能够捕虫,还有一点是黏液里含有胺类物质,这类物质对昆虫有强烈的麻醉效果,可以使昆虫昏迷无力而无法挣脱羁绊。
昆虫被捉住以后,捕虫器内的腺体还会分泌出消化液,它含有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使虫子被消化分解,从而被植物“吃”
掉,或者通过捕虫器里的细菌等微生物把昆虫分解,然后再吸收营养。
我们还应该知道,食虫植物并不能通过食虫获得自身需要的全部营养,只能起到补充氮素等个别营养物质的作用。
因为它们有根、茎、叶,可以靠自己制造养料而生活下去。
既然这样,它们为什么又要捕食昆虫呢?原来食虫植物一般生活在沼泽荒滩等水分丰富却缺乏氮素的土壤环境里,它们捕食昆虫,是为了获得氮素营养,是对当地土壤缺乏氮素的一种适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