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五章 常见农作物及育种(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从此,面条、馒头、饺子、包子等面食逐渐成为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

3.小麦的疾病与育种

小麦经过数千年的人工选择和栽培,如同温室里的花朵,抗病的基因逐渐丧失。

比如,常见的小麦锈病在其野生祖先身上就不会发生。

小麦感染锈病以后,叶片枯萎,种子瘦小,出面率明显降低。

所以小麦一旦感染锈病,就会造成很大损失,甚至绝收。

1950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流行,小麦减产60×108kg。

以后又多次流行,比如:1964年,减产32×108kg;1990年,减产25×108kg;最近的一次是在2002年,也减产了14×108kg。

让科学家感到束手无策的是,锈病病菌变异的速度非常快。

据统计,条锈病病菌平均每隔5.5年就能产生一个新的变种,而小麦育种的速度很慢,平均8年才能培育成一个小麦新品种。

这样一来,培育新品种的速度赶不上锈病病菌变异的速度,往往在新品种刚一面世就已过时。

所以,研究出长期有效的抗锈病小麦,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最初科学家让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杂交,期望获得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但长期的育种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收效不大。

因为现在我们种植的小麦都是一个物种的不同品种,遗传差异不大,病虫害的情况也差不多。

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杂交的两个亲本的遗传差距越大,获得的杂合体杂种优势越显著。

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了小麦的一位野生近亲——偃麦草。

长穗偃麦草是一种优良的牧草,属于禾本科偃麦草属植物,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植物。

它们虽有很多相似性,但属于不同的属,亲缘关系比较远。

偃麦草是野生牧草,具有非常好的抗病性。

科学家想让偃麦草与小麦杂交,把偃麦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

简单点说,科学家的想法就是让偃麦草和小麦进行特殊的“婚配”

,让小麦的后代获得偃麦草的抗病基因。

其实就是让小麦作母本,让偃麦草作父本进行属间杂交。

因为二者的亲缘关系较远,就像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没有生育能力一样,所以让小麦的后代获得偃麦草的抗病基因,难度非常大。

杂交育种实际上还是利用有性生殖,而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所以小麦和偃麦草的杂交后代可能抗病但小麦产量很低,甚至可能得到既不抗病又不高产的小麦。

因此育种工作者需要进行很多个杂交组合,再从它们的众多类型的后代中选择出既抗病又高产的类型。

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科学家终于将偃麦草的抗病基因成功地转移到小麦体内,先后培育成了小偃麦8倍体、异代换系、异附加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

到1988年,小偃麦累计推广面积达5400万亩,累计增产小麦16×108kg。

在这些年的科研过程中,科学家还初步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体系,对以后开展小麦新品种培育奠定了良好的科学基础。

由于小麦进行属间杂交后科学家很难选出既抗病又高产的类型,科学家又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新品种。

例如,小偃麦新品种的培育可以这样做:取一个小麦的体细胞和一个偃麦草的体细胞,用纤维素酶处理去掉细胞壁之后进行融合,使这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

由于这个杂种细胞兼有小麦和偃麦草的全套基因,因而它是可育的类型,再观察它的小麦产量,如果确实高产就可以推广了。

由于小偃麦的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在黄淮流域冬麦区广泛种植,于是农村流传开了这样一句话:“要吃面,种小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恋爱要在距离锁定后快穿之大佬拿了渣女剧本快穿之宿主又飙戏了流放后,嫁给猎户又养狼萌宝妈咪是机长主角猎杀者最强杀人刀前世今生曝光?举世震撼奶爸的文艺人生这个反派可真像男主仙厨她靠灵膳爆火了穿书表小姐不想死不按计划进行变强重生之实业大亨我能回档不死穿成反派小姨妈无敌攻击修炼系统斗罗之我能支配时间万界圆梦师[综英美]我在超英世界里开鬼屋八零团宠:玄学小福包有空间我是月卡党哥斯拉之从金刚骷髅岛开始穿到三千小世界里当炮灰男主是个黑·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