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减法思维不仅仅是去芜存菁,不仅仅是化复杂为简单,更是一种保持纯粹,减少身外之物,降低欲望的生活理念。
中国有句老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这就是人生的真相,没有必要相互攀比,没有必要追求太多的物质享受,没有必要争名夺利。
外物追求得越多,人的烦恼也就越大。
吃可饱的饭,饮可解渴的水,穿可保暖的衣,住可遮风避雨的屋,人生简简单单就挺美好,没有必要被过多的外物牵绊住。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在回忆自己成功之后的心路历程时,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快乐和自豪,而是非常真诚地发了一番感慨:“年轻时,我仰慕那些极为成功的人,觉得他们因为非凡而成功。
当我认识这样的人后,我发现他们都像我、像所有人一样会犯错误,会为自己的弱点挣扎,我也不再觉得他们特别与众不同、特别伟大。
他们并不比其他人更快乐,他们的挣扎与一般人一样多,甚至更多。
就算在实现最不可思议的梦想之后,他们依然会体验到更多痛苦,而不是自豪。
我显然也是这样。
尽管我在几十年前就实现了自己曾经以为最难以企及的梦想,但直到今天我还在苦拼。
我逐渐认识到,成功的满足感并不来自实现目标,而是来自努力奋斗。
想要理解我的意思,可以想象你最大的目标,不管是什么:赚很多钱,赢得奥斯卡奖,经营一家了不起的机构,或者成为运动明星。
再想象一下你的目标突然实现了:一开始你会感到快乐,但不会很久,你将发现,你需要为另一些东西而奋斗。
看看那些很早就实现了梦想的人,如童星、中彩票者、很早就达到巅峰的职业运动员,假如他们没有对另一些更大的、更值得追求的东西产生热情的话,他们通常最终不会快乐。
生活总有顺境和逆境,努力拼搏并不只会让你的顺境变得更好,还会让你的逆境变得不那么糟糕。
我至今仍在苦拼,我将这么做下去直到离世,因为就算我想躲避,痛苦也会找上我。”
一般来说,欲望带来的满足往往是暂时的,它只会不断增加心灵的负重,促使人们去追求更多身外之物。
正因为如此,稻盛和夫要求保持纯粹的心。
动机至善是一种纯粹,断舍离是一种纯粹,做最真实的自我也是一种纯粹。
纯粹的人是不需要借助太多的外在事物来装饰自己的,也不需要太多的外在事物来证明自己,他们拥有一种单纯的自我认知模式,拥有非常淡然的心境,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够保持一颗宁静以致远的心。
稻盛和夫抑制过剩欲望的方法就是工作,他认为工作是最能修炼心性的方式之一:“‘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
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
此外,热衷于工作,还能镇住愤怒之心,也会无暇发牢骚,而且日复一日努力工作,还能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人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