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瓮身刻着“心渊第三试”
五字。
他打开封泥,倒出一卷泛黄的手稿。
“这是昨夜有人匿名投递的。”
他说,“一位曾在清音司任职的老吏,临终前写下忏悔。
他承认,自己亲手销毁了七十三份民间奏报,其中包括一封关于‘童工矿难’的血书。
但他也留下线索??京城西郊某废弃驿站的井底,埋着原始副本。”
青年接过手稿,指尖微颤:“若属实,这将是第一份直接揭露皇族私矿暴行的证据。”
“所以,”
少年凝视着他,“你愿去取吗?”
青年没有立刻回答。
他只是将手稿贴在胸前,仿佛在感受那份迟来三十年的重量。
良久,他微笑:“先生,我虽看不见路,但我认得声音的方向。
只要还有人等着被听见,我就走得下去。”
少年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枚桃核,刻下一字:“听”
。
“带上它。”
他说,“当你怀疑时,就摸一摸。
它会提醒你??倾听,也是一种说话。”
三日后,青年启程北上。
与此同时,南方海岛传来消息:一名老渔夫在退潮后的礁石群中,发现了一块嵌入岩层的青铜片。
经辨认,竟是三百年前“南海守信碑”
的残角,上面仍可见“林晚舟”
三字。
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欲重建纪念碑,并申请将其列入《诚书》首批收录名录。
而在中原腹地,一座小县城悄然掀起风波。
县志馆开放查阅当日,一位老太太拄拐而来,指着某页名单泣不成声??那是她失踪五十年的父亲,原为战地记者,因报道饥荒被定为“动摇民心”
,从此人间蒸发。
如今档案解密,她终于知道父亲最后的身影,是被绑在牛车上,口中塞布,游街示众。
她当场跪地,朝着北方磕了三个头。
当晚,她孙子在社交媒体写下长文:《我的祖父不是叛徒》。
一夜之间,转发十万,评论如潮。
有人附和,有人质疑,有人辱骂,说“陈年旧事何必翻腾”
。
但更多人站出来,讲述自家类似的遭遇。
一场沉默已久的共鸣,正在蔓延。
少年每日读报,看信,收简。
他不再亲自执笔每一章,但他仍在倾听每一声微响。
他知道,真正的历史,不是由一个人写成的,而是由千万人共同呼吸出来的。
某夜,风雨交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