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泥土翻开的瞬间,一股清香弥漫开来,像是无数陈年米饭同时蒸腾的气息。
紧接着,地下传来细微响动,如同万千种子正在苏醒、伸展根须。
村民们闻声赶来,只见那片新翻的土地上,竟自动排列出一行行整齐的沟垄,每一寸间距都精确如尺量,正是最利于保水抗旱的传统“九宫耕法”
。
“这是……失传的‘天工犁纹’!”
一位老农颤抖着声音喊道,“一百多年没人会了!”
老人站起身,望向星空,喃喃道:“不是不会,是忘了。
只要还记得饿,就永远不会真正失传。”
自那日起,老人留在了绿洲。
他不再说话,也不自称姓名,每日清晨便下田劳作,手法古老而精准,连最年长的农人都看不出破绽。
更奇的是,他走过之处,枯萎的作物会重新挺立,病害的根系自行修复,甚至连土壤的颜色都会变得更为深褐肥沃。
有人偷偷跟随他夜晚归宿,却发现他并未回屋,而是坐在井沿,仰头望着北斗七星。
每当星子闪烁,他的嘴唇便微微翕动,似在回应某种密语。
而那七颗星,也仿佛有了生命般,忽明忽暗,节奏竟与老人呼吸完全一致。
第七个夜晚,一场暴雨突至。
电闪雷鸣中,整片绿洲被笼罩在白茫茫的雨幕里。
村民担心新播的种会被冲走,纷纷冒雨查看。
然而当他们赶到田间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呆立当场??
雨水并未落在九十九块主田之上!
就在农田上方三尺处,雨滴自动分流,形成一道透明穹顶,宛如天地为这片土地撑起一把无形巨伞。
而在穹顶边缘,隐约可见无数虚影盘坐,男女老少皆有,身穿不同年代的粗布衣裳,手中捧着空碗,静静守护着下方的泥土。
“是他们……”
一位老太太跪倒在地,泪流满面,“是我们家祖上那些没吃过饱饭的人啊!”
与此同时,古井深处传来轰鸣。
井水剧烈翻涌,竟从中升起一团幽蓝火焰,悬浮半空,既不灼热,也不熄灭。
火焰中心,缓缓显现出一幅影像: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一个冬夜,一间低矮土房内,母亲抱着发烧的孩子,锅里煮着树皮和野菜。
父亲蹲在角落,默默撕下自己棉袄里的棉花,混进糊状物中增加饱腹感。
墙上挂着的日历,正好停在清明前一天。
画面一转,又是一幕:六十年代初的南方山村,一群孩子围坐在灶前,盯着锅里仅有的半碗米粥。
最小的那个叫赵小满,他笑着对大家说:“我不饿,你们喝吧。”
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他蜷缩在柴堆旁,手里还攥着半截没烧完的火柴。
接着,更多画面涌现:三年困难时期,夫妻互让最后一口粮;知青下乡时,老乡偷偷塞进背包的红薯干;灾年路上,陌生人分食一块霉变饼……
这些都不是记录,也不是回忆录片段,而是**活生生的情感实体**,是由千万人共同执念凝聚而成的“集体饥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