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李砚之扶他起身,递过一杯井水:“这杯水,是那田里的最后一滴浇灌所化。
喝下去,就算你过了第一关。”
皇储饮尽,眼中含泪。
回京后,他颁布《耕政新律》:凡皇子皇女,年满十五,必赴边郡务农一年;朝廷重大决策出台前,须经“耕议庭”
听证,成员由普通农人、工匠、教师组成;所有御膳食材,必须标注种植者姓名与耕作日志,皇帝亲审无误方可食用。
更令人震动的是,他下令拆除皇宫后苑的珍禽园,改建为“问源圃”
,种满五谷杂粮。
每逢节气,皇室成员必须亲手收割,并向全国直播劳作过程。
风气渐变。
城市青年开始自发组织“一日农夫”
活动;大学开设“劳动伦理学”
必修课;连最奢华的酒楼也开始在门前陈列食材来源卡片:“本店大米产自湘西守心村,耕者张阿牛,耕龄四十七年。”
然而,黑暗仍在伺机反扑。
某夜,守问堂突遭火袭。
火势不大,却精准烧毁了存放《耕文录》手稿的东厢。
幸有孩童夜醒,及时扑救,才保住大部分典籍。
现场留下一枚金属徽章??正是“新梦盟”
残余势力的标记。
李砚之却不怒,反而召集众人,在废墟前召开“灰烬大会”
。
他手持一卷被熏黑的纸,朗声道:“他们烧的是字,但我们写的是心。
只要心还在跳,火就灭不了话。”
他当场宣布:将所有耕者日记、孩童习作、劳动省察书汇编成册,名为《万民语》,不分贵贱,不论文采,凡真实记录劳动与反思者,皆可收录。
每年春分,公开诵读。
第一期《万民语》发布当日,全球同步开放阅读。
有人读到边疆老兵种麦十年,只为等儿子归来吃上一口家乡饭;有人读到盲女靠触摸分辨土壤湿度,终育出抗旱薯种;还有囚犯在狱中垦荒,写道:“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人’。”
泪水浸湿纸页。
而在遥远北极圈内,一座科研站的科学家们正围坐炉边,传阅这本册子。
其中一人忽然抬头:“我们在这里研究气候变迁三十年,写了无数论文。
可从来没有哪篇,像这个女孩写的‘我的土豆冻死了’那样,让我觉得……我们真的在逃避什么。”
他走出帐篷,望着永夜中的雪原,低声说:“明天,我要给实验室的培养皿贴上标签??‘谁种的?’”
与此同时,敦煌石窟深处,那幅布衣女子壁画再次发生变化。
她手中原本空无一物,如今却多了一支笔,笔尖垂落,墨汁滴入地下,化作一片蔓延的薯田。
守窟僧人跪拜不起:“她还在写。”
地球另一端,难民营中的男孩早已长大。
他手中的罐头盒早已换成真正的田地,种出了第一季丰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