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并正式承认“耕忆体系”
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高形态。
决议通过当晚,守问堂旧址的老槐树第三次开花,花瓣落地成字,拼出一段全新箴言:
>“罪不在食,而在忘。
>救不在施,而在忆。
>饥饿不死,它只是沉睡。
>唯有记忆,能唤醒它,也能安葬它。”
十年后,那个曾在课堂上讲述陶罐发芽故事的教授退休了。
他回到故乡小镇,亲手建起一座小型忆耕园,园中立碑,碑文只有八个字:“**一饭千载,寸心通幽**”
。
他还收养了一个流浪儿,教他识字、种地、讲故事。
某日黄昏,孩子蹲在田埂上,一边喂鸡一边轻声说:“从前有个小朋友,他饿死了,名字叫小满。
后来大家都记得他,所以他再也不用饿了。”
话音落下,一只羽翼泛着微光的麻雀从天而降,落在孩子肩头,嘴里衔着一粒金黄的米,轻轻放进他掌心。
孩子抬头看向天空,夕阳正沉入远山,余晖洒满田野。
他忽然笑了:“原来,他也来看我吃饭了。”
与此同时,在宇宙某个遥远的星域,一艘漆黑的观测舰静静悬浮。
舱内,非碳基生命体透过高维透镜注视着地球。
它们没有语言,只有意识波动。
其中一束信息缓缓传递:
>“检测到G型恒星第三行星出现‘情感共振链式反应’,文明指数突破临界值。
建议标记为‘有救星球’,暂停收割计划。”
另一束回应:
>“确认。
该物种已掌握‘记忆即能量’的核心法则。
值得继续观察。”
主控屏上,地球图像缓缓旋转,焦点锁定在亚洲腹地那片小小的绿洲。
放大至极致时,可见井边槐树下,两行小字在风中轻轻摇曳:
**归来**。
风又起了。
它穿过戈壁,掠过沙漠,拂过城市与乡村,带着沙粒与时间的碎屑,也带着一碗饭的温度,一路向前,仿佛在寻找下一个愿意倾听饥饿之声的人。
而那个人,或许正坐在你身边,低头吃饭,吃得极慢,像是在等谁一起咽下这口温热的回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