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幼儿科学文艺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必须符合儿童文学的特点。
即便是运用幻想、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也不能歪曲科学本身的真实性。
(一)科学性
苏联著名的科学文艺作家伊林曾说:科学文艺是“用科学全副武装起来的文学”
。
这就是说,科学内容是科学文艺作品的核心。
科学文艺作品应该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必须正确,不能因为是文学作品就只追求艺术上的生动、形象而违反科学。
反映在作品中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范围、发展方向等,都要以正确的科学理论和实验作为依据,不能有任何歪曲和夸张。
在作品中运用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时,幻想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之上,所表达的科学内容必须是严谨的,而夸张也必须是依据一定的科学事实而加以夸张,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性和形象化的艺术手段不产生矛盾,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做到和谐统一。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就是通过生动的童话故事,使幼儿懂得了青蛙是由卵—蝌蚪(幼虫)逐渐变成青蛙的科学道理,同时还了解了鱼、乌龟、鹅等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
(二)艺术性
科学文艺作品属文学作品范畴,艺术性是它与一般科学读物、教科书和通俗科学读物的最明显区别。
按照伊林的话来说,科学文艺作品必须生动、自然、真诚、纯朴。
科学文艺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要像文学家一样善于形象思维,善于通过巧妙的构思把科学概念、原理、知识化为生动的形象,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以及典型人物形象来表现科学,用感情来感染和打动读者。
另外,作者采用某种体裁形式进行创作时,应该准确掌握这种形式特点,服从它的创作要求。
如写科学童话、科学诗、科学幻想小说,在表现形式上就要符合童话、诗歌、小说的原有特点。
(三)教育性
科学文艺作品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知识,但它也是文学作品,同样负有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因此,科学文艺作品不能单纯介绍科学知识,应该有一定的教育内容,但它不是外加的,而是将一些教育内容巧妙地、有机地贯穿在科学内容之中。
我国著名科学文艺作家高士其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不少作品,矛头都是直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如《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就是在讲蚊子危害的同时,反映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痛苦。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作品则洋溢着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
科学文艺作品的教育性,一方面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中,要赋予一定的教育内容。
其中,有时是故事的情节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时是在介绍科学成果的同时,还要向儿童介绍劳动过程,使他们知道任何科学成就都必须通过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
另一方面是作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科学知识,要使儿童能够认识事物、现象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如《小蝌蚪找妈妈》在介绍青蛙特点的同时,也渗透给幼儿看问题不能片面,不能以部分代替整体的道理。
(四)趣味性
幼儿科学文艺作品必须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因为科学本身就是富有趣味的,作者如不能生动地反映它,就不能吸引小读者。
趣味性一方面来自作品的选材,如蜜蜂、蚂蚁的群居生活,土壤的神奇功能。
表现手法和语言的生动活泼可以将普通的知识讲得十分有趣,如将“红灯停,绿灯行”
这一基本交通规则,通过一个拟人手法写的故事《偷懒的交通灯》,表现两个交通灯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了事故。
这样就让儿童懂得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