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比喻
两个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点,用这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这是儿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不仅可使儿歌写得生动、形象,而且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距离他们生活较远、不易理解的事物。
借助儿童所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即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事物来比喻;把不熟悉的事物用熟悉的事物来比喻。
如《盆花》:
花盆像个妈妈,
抱着花苗娃娃,
娃娃咧着嘴儿笑,
开出一朵小红花。
[9]
喻体和本体是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但有一点极相似,就像花盆和妈妈都是根本不同的事物,但是“花盆和花”
与“妈妈和娃娃”
的关系是一样的。
比喻有三种常用的形式:
明喻,就是明显的比喻。
在被比喻的事物和做比喻的事物之间有比喻词,“像”
“如”
“似”
“如同”
“仿佛”
等。
例如我家窗口像镜框,瞄准镜,像眼镜。
暗喻,是一种不易看出的比喻。
在被比喻事物和做比喻的事物之间不出现比喻词,如大炮筒,张开嘴。
借喻,借喻的特点是只出现做比喻的事物,不出现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谜语经常用这种形式,如看着像块糕,不能用嘴咬,蘸水搓一搓,马上出泡泡。
2.拟人
用人类生活特点,尤其是孩子们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来解释自然现象,解释自然界各种草木虫鱼的特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因此,传统的拟人手法在儿歌中被广泛运用。
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生动,而且幽默、风趣。
如《春雨》(刘饶民):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种子说:
“下吧,下吧,
我要发芽!”
梨树说:
“下吧,下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