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鉴于此,陶行知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亦即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总结与指导。
他大力提倡生活教育,主张“研究学问要以事为中心;改造环境,要以事为中心;处世应变,也要以事为中心”
。
可见陶行知对传统教育最大的不满是实践与理论分离。
传统教育注重理论的学习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故读书人脱离了生产,与社会发展要求相悖。
2.对洋化教育的批判
基于发展工业的需要,改良派在戊戌变法提出“废八股”
“兴学堂”
的主张,结果却是以效仿德、日、美的“洋八股”
代之。
洋八股源于地主阶级救国图存的迫切期望。
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部分有识之士被列强的长枪利炮惊醒,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口号,期望以此达到“国富民强”
的目的,摆脱受列强欺压的现状。
但是改良派把持的洋务运动以及改革派主持戊戌变法,尽管开启并推进了近代新学,却不能够真正改变国运颓败的状态。
梁启超《康南海传》有言“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限于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又言“以孔学、佛学、宋明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
。
直至甲午重创,时人痛切:“外人所持者为兵甲之坚,科学之利,此非研经铸史考订辞章所能有为也。”
清王朝在引进和传播西方学问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目的是培养技术人才以维护封建统治,加之“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又难以挣脱传统”
,在学习西方时难免有所偏于军事而忽略大众教育。
陶行知断言“中外情形有同者,有不同者”
“适于外者未必适于中”
“仪型他国”
“何能求其进步”
。
他认为只有建立和开展适合国情的教育,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学界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