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23年6月,陶行知与同是从美国学成归国、倡导平民教育的晏阳初以及其他一些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
陶行知亲自编写《平民千字课》的教材来代替《三字经》《百家姓》等旧式识字课本,因为此时他认为“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
,平民教育“可以推定国家命运”
,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
在南京、安庆、北京、南昌等地都留下了陶行知的足迹,他在那里创办平民读书处和平民夜校。
陶行知还把教育的对象扩大到贫困的农村,他鼓励暑期留校的同学们每晚教邻近的平民识字,把文化知识普及给劳苦大众。
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特别是允许民营资本办教育之后,民办教育为普及幼儿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至2001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普及教育思想在新中国得以实现。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明确了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
1984年3月我国第一家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公助体制的民办高校“北京海淀走读大学”
成立,民办高等教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都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一切为了成绩广受批评。
大学教育学术腐败,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等问题都困扰着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制定者。
“为什么要教育、教育什么、如何教育、教育成效如何验证”
,这是办教育四个最基本问题,要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国教育的许多问题都跟这四个基本问题有关。
陶行知一生所从事普及教育运动恰好回答了这四个最基本的教育问题,值得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真去思考。
“这十九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普及教育思想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