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二培养目标(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培养目标

banner"

>

师范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师范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

由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清,上个世纪20年代,国内教育界就师范教育的存废与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致使师范院校一度停止招生办学。

陶行知分析了当时师范教育的现实,认为只是培养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严重脱离了师范教育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需要。

1927年,他在《师范教育的彻底改革》中明确表示:“一、愿师范学校从今后再不制造书呆子;二、愿师范生从今以后再不受书呆子的训练;三、愿社会从今以后再不把活泼的儿女受书呆子的同化;四、愿凡是已经成了书呆子的,从今以后要把自己放在生活的炉里重新锻炼出一新生命来。”

在时代条件变化的各个阶段,陶行知对教师培养先后提出过若干不同要求。

看似纷繁复杂大相径庭的要求其实蕴含了一条主线,这一主线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一文中表述得非常清晰。

在该文中,陶行知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从社会需要出发,提出了师范教育培养的基本思想:“有生活力的国民,是要靠着有生活力的教师培养的;有生活力的教师,又是要靠着有生活力的师范学校训练的。”

“生活力”

就是陶行知为师范生提出的核心培养目标。

陶行知认为,师范教育不能出于主观空想,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当根据生活实际,按照生活教育理论,培养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有生活力的教师,以便于他们能培养出可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国民。

陶行知对旧师范学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弊端作了揭露,并指出其中不良倾向。

他认为,这些弊端都是脱离师范教育实际、脱离社会生活、无视师范特点、抹杀师范学校本质特征的。

他强调指出,师范大学学生与普通大学或综合大学学生在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生活能力上是相同的,这是共性、普遍性;但在突出“师范性”

方面又与普通大学或综合大学不同,这是师范学校在培养目标上的个性、特殊性。

因此,陶行知指出,在师范学校培养目标上,首先要全面发展;其次要突出“师范性”

,最后要注重道德。

1.全面性

陶行知曾指出,所谓“全面教育”

,就是“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

健康、科学、劳动、艺术及民主将构成和谐的生活”

20世纪初,陶行知就提出要把师范生培养成手脑并用的人。

他严厉抨击当时的教育培养了三种残废人:一是书呆子,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二是工呆子,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三是既不用脑也不用手的少爷小姐们,享死福,死享福,享福死。

陶行知要求师范生不仅要会劳动,还要有个科学的大脑,能够“在劳力上劳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