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因而,“教育即生活”
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教育改造社会生活的涵义。
学校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简化社会生活,以便使儿童适应并促进儿童对社会生活的把握。
其二,净化社会生活。
其三,平衡社会生活。
经过教育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的社会生活”
。
3.“教育即生活”
意味着教育与人的一生的生活共始终,意味着儿童的生长与发展
“我们的最后结论是,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教育即生活”
不仅仅强**育要联系生活,而且强调生活本身的发展性和教育性。
4.“教育即生活”
并不割裂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联系,并不完全否定未来生活
杜威批评当时美国教育“注重于专门性的和技术性的东西而漠视了美好的生活”
,没有成为美好生活的审慎的创造者和培育者。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所谓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首先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
,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
,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
我们期待着“和谐社会”
的构想尽快变为现实,给学生发展提供成长的肥田沃土。
其次是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
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重视家庭教育。
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