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直播中,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他的轿车临行前在港督府绕场三圈,现场记者将汽车转动的具体形象和历史车轮的抽象形象巧妙地联系起来,其解说别有意味:“历史的车轮不会在原地转圈。”
现场报道往往伴随着现场采访。
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问答,可以增加必要的新闻背景,或展示人物心理活动,或发表观点见解,从而深化新闻报道的内容。
对于在现场报道的记者来说,现场提问应从现场直播的要求出发,注重在现场一次性提问准确到位。
(三)高超的驾驭能力和即兴的应变能力
现场报道和传统录播的最大区别是现场报道会面临一系列的不确定性,而且,现场报道的信息具有不可逆转性,即信息在播出之前,不能进行删改;而一旦播出,就会给观众造成“先入为主”
的印象,即使更正了错误,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现场报道要求现场记者对突发的、意料之外的事件能做出快速的反应,进行报道中的快速调整,及时增加、修改报道的内容、报道的方式、采访的对象等,以适应事件的动态发展过程。
这就需要记者的应变能力。
2003年,淮河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江苏新时空》的直播小组辗转灾区25个乡镇,8天作了25场直播。
最惊险的一次,当车队到达直播地点时,离《江苏新时空》关窗已经不到一刻钟了。
大雨如注,大堤上300多位老乡接龙垒运沙包,劳动号子响成一片,场面非常震撼。
时间紧迫,当时的出镜记者仅用了4分钟先找到负责人了解大概情况,又用了两分钟画了张大堤示意图,之后,和摄像还没沟通完,演播信号就接通了。
[3]
又如,在1997年“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
现场直播的最后一部分就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充分考验了主持人方宏进的现场应变能力。
本来计划在西淩长江大桥上燃放烟花,但在22点直播结束前,燃放工作无法准备完毕。
因此,船上的主持人方宏进报道:“观众朋友,烟火燃放遇到了一些故障,而我们的直播节目又要结束了,那么我们很遗憾看不到西淩大桥燃放焰火的壮观景象了,现在我们播放一个事先制作好的专题片来结束我们14小时的直播……”
方宏进的话还未说完,事情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主办方通知故障排除,可以燃放烟花。
导播立即通知方宏进。
方宏进随即说道:“直播就是有直播的好处,直播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调整。
我们刚刚得到消息,现在焰火晚会已经开始了,您看,要不是直播,我们还真不好办了。”
随后,直播镜头切到了三峡工地上空,这场时长14小时、号称“百科全书式的背景报道”
的直播在壮观美丽的焰火中结束了。
(四)准确的定位能力和理性的控制能力
在现场报道中,电视记者的角色应是新闻现场冷静的旁观者。
他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新鲜感。
他应尊重事件发展和人物行为的自然流程,对新闻事件不加干预地以“第三者”
的立场完成对新闻事件的客观报道。
因此,现场报道中的记者,应该具有身在现场而不为现场所左右的定力,要适时地“跳出来”
,摆正记者的角色位置。
面对镜头,冷静、清醒地叙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让观众随着报道去注意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应该是新闻现场的参与者,应该能够融入新闻事态的现场,去观察、体会和询问,能够为现场的情绪而感染、感动,但是,记者应当牢记,他是媒体和观众的双重代言人,其职责要求他必须能够保持一定的理性,即使面对强烈的情绪冲击,也能够游刃有余地控制自身的情绪,做到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中央电视台随即对此展开报道,一波波记者向震区快速突进,显示出了比以往更快的反应能力。
其中成都电视台的记者蒋林在雅安震区进行现场直播,其表达准确流畅,思路清晰有条理,形象沉稳职业感强,善于现场发现新闻点并快速处置切入采访。
整个直播过程没有恐慌,没有多余情绪,更没有煽情,为观众带回了很多灾区的真实情况,显示出了对于突发事件报道迅速、专业的处理能力。
央视主持人长啸:听说你现在已经赶到了芦山县的人民医院,那么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场受伤人员的情况,以及救援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