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头条新闻既要求重要,能反映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又要求能够提高观众的收看兴趣。
头条新闻是新闻节目编排思想的集中体现,应该反映党和政府当前的工作重心,既是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记录,也是广大受众关注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头条新闻是否具有冲击力、吸引力,直接影响了受众观看新闻节目时的注意程度和兴趣。
不同电视台、频道的不同新闻节目,它们的宗旨和定位各不相同,它们的地域性和观众群也各不相同,因而,新闻编排的头条选择要求也有差异。
以《新闻联播》与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为例,它们在编排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新闻联播》有着“前重后轻”
“先国内后国际”
以及“先硬后软”
的惯例,国内部分又是依时政、经济、文化、体育等依次编排的模式。
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国际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远比国内发生的大事重要,如果仍然按照“先国内后国际”
的做法,难免会削弱传播效果。
头条新闻有“先声夺人”
的效果,选择头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整个节目的收视率。
典型的例子是“‘挑战者’号升空爆炸”
事件: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
号航天飞机在空中爆炸,编辑充分运用现场画面和资料,编排了一条持续5分钟的新闻。
导语过后,航天飞机升空、爆炸、碎片坠落在大西洋中……镜头足有1分半钟,没有一句解说词,完全是现场同期声。
接着是在发射现场家属惊呆的表情,学生的惊叫,里根总统发表电视讲话……这样的编排,既使观众目睹了这场悲剧的全过程,又唤起了观众的惋惜之情。
以国际新闻作头条,无疑在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史上具有巨大的改革意义,不仅打破了“先国内后国际”
的固有思维模式,确立了以新闻价值来编排新闻的模式,也大大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几天之内,《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
然而,2001年“9·11”
事件发生后,《新闻联播》将其列入国际新闻部分,在充分报道完国内新闻之后,才推出当时全球都在关注的这一爆炸性新闻,受到观众的批评。
相比之下,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的编排更趋灵活、有效,不仅大胆将“国际专列”
作为常规报道的第一环节,而且,一旦海峡两岸有大事发生,便果敢地将大事作为头条,内地也已经有不少观众习惯从《时事直通车》中对当天重大新闻进行快速浏览,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二)优化组合,注重结构
一档新闻节目结构安排不能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而应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一般说来,新闻节目多是板块式结构,如“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新闻”
等。
各个板块之间或由主持人串接,或由特技画面转换。
“实际上,有些电视新闻主编,不论他们成功与否,宁肯把精力集中在使节目内容让观众一看就懂的新闻被分成几小批,而不像五彩碎纸那样分散撒在节目中。”
[3]
新闻组配就是将几条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但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新闻集纳编排,或组合,或对比,或关联,互作补充,互为背景,使一档新闻节目在有限的时间内承载更大的信息量,从而增强新闻内容的密度、力度和深度。
获2005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节目编排”
一等奖的《新闻夜航》(黑龙江电视台2004年3月24日播出)就是一档精心构思、主题突出、节奏合理、技巧得当的新闻编排。
今日要闻(回顾台内其他新闻栏目的重点新闻)
[节目宣传版]不幸落井的小徐冰被找到。
《新闻夜航》,请您关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