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新闻调查》的“精品回顾”
专栏中,内容大致分为舆论监督(如《透视运城渗灌工程》、《天价住院费》、《山阴的枪声》等)、腐败罪案(如《厦门特大走私案——走私黑幕》、《揭秘“东突”
恐怖势力》等)、改革问题(如《公交能否优先》、《铁路面临重大改革》等)、环境保护(如《河流与村庄》、《藏羚羊之死》等)、公共卫生(如《北京:“非典”
阻击战》、《“非典”
突袭人民医院》等)、矿难问题(如《繁峙矿难内幕》、《南丹矿难内幕》等)、三农问题(如《大官村里选村官》、《张润栓的年关》等)、青少年问题(如《双城的创伤》、《网瘾少年》等)、艾滋病问题(如《以生命的名义》、《艾滋病人小路》等)以及社会问题(如《婚礼后的诉讼》、《眼球丢失的背后》等)等几类,这些不同的选题基本契合了栏目探寻事实真相的定位,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的目标。
(三)体现人文关怀的选题
人文关怀是电视深度报道选题的核心价值。
节目选题与制作过程中,要将目光投向“人”
本身,富有人情味,展示人物命运,展现人物精神面貌,能够深刻洞察人物内心。
那种人性化的深厚的人文精神,更多体现在对当下社会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要求的关注。
当然,不可能每一期节目都表现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人情的理解和对人性的赞美,但至少应当成为一种追求,成为一种意识。
《新闻调查》在人文层面的选题,更多的是关注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或是弱势群体中的个人。
这使得节目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新闻调查·河流与村庄》从关注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畔的黄孟营村的水污染开始,进而关注人的权利,关注人的生死。
从关注一个事件,到关注一个“癌症”
群体,再到关注这群人中的单个人,这种由新闻事件中洞悉人文关怀是《新闻调查》的不懈追求。
节目中好几处展现出饮用水受污染的严重性以及村民的无奈,当记者长江问村支书“触目惊心”
的癌症患者病逝情况时,村支书悲痛、委屈的泪水终于倾泻而出,“已经习惯了污水,习惯了癌症,习惯了死亡,习惯了忍受灾难”
。
正是这个感人镜头把当地人面对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灾害时内心深处的无力、冷漠、失望全部传达出来,深深地撞击着观众的心灵,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
二、选题来源
对于以“内容为王”
的深度报道来说,报道事件的主题至关重要,而好的新闻线索的获得有多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可能提供好的选题。
常见的选题渠道有以下几种。
(一)其他媒体
媒介化时代,各种媒体之间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已经成为一种必要和必然。
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采编人员应该有“慧眼识珠”
的本领,从海量的报刊、广播、杂志、网络以及手机等其他途径发现有报道价值的线索,关键是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甄别能力,善于在诸多线索中寻找适合于电视媒体进行深度开掘的题材,并进行选题论证和策划。
除传统以外,互联网是一些社会热点话题的策源地和集散地。
网络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展了新闻的信息来源。
一方面,通过网络能够迅速地占有各方面的信息,不少网络引发的舆论焦点往往是社会最为关注也最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网络这种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也会影响电视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
近年来,通过网络媒体获知信息而开展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多。
《新闻调查·调查“躲猫猫”
》(中央电视台2009年3月14日播出)的选题来源就是网络中热议的焦点事件。
节目组采访了大量网民和相关人物,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全面梳理,澄清了认识,回应了网络中意见纷繁凌乱的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