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全国收视率:1.0以上
地方收视率:3.5以上
解析:这部分内容涵盖了策划案的多个项目。
首先是栏目类型的定位:歌唱类综艺秀。
从主体定位的歌唱类而言,对类型的把握还是准确的,但是从综艺秀这个概念着眼,纵观栏目整体结构体现不足,这样会造成宣传过程中的空白点。
综艺的概念是各种类型艺术形式的集结,因此除了演唱本身外,栏目形式还需设计其他艺术形式或者娱乐形式的展现,但是从栏目方案中无从寻找这样的其他形式,说明策划者对栏目单一的“演唱”
形式不满意,试图要加入“综艺”
的色彩,但是在实际策划中没有完成。
建议修改时加入一些简单的游戏环节或者其他才艺展示环节,将单一的歌唱形式作为主体,其他形式作为配合,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互动性。
其次是栏目时长和时段定位:作为选秀类栏目,60~90分钟为宜,但是加上广告和片头片尾实际节目内容也就50~80分钟。
因此《K歌之王》设计的50分钟长度如果不包含广告时长尚可,如果加上头尾和广告,实际歌唱竞赛的时间略短了一些;播出时间定位错开了20:00—21:30的高峰期,对一档起步阶段的栏目而言是合理避险的方法,同时城市人群整体作息时间后延的情况使得21:35—22:25依然是一个相对的黄金时间,因此时段定位准确。
再次是栏目播出周期定位:“季播”
是欧美节目大量涌入对中国电视栏目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大型的真人秀栏目从参赛者的招募到栏目的制作都需要一定的周期,传统的日播、周播需要的节目量过大,对此类制作周期较长的栏目而言不适用,而季播带来的周期空当可以保证栏目组有足够的创作时间,尤其对保证节目质量影响最大。
这也是《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全能星战》等季播栏目较之传统的周播歌唱选秀类栏目精致的重要原因。
然而对于中国电视市场而言,季播的缺陷也不言而喻。
中国没有带薪休假的社会环境,更没有充分的休假制度,因此全年除了春节外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在周而复始地过着工作、休息两点一线的生活。
电视栏目对民众而言是需要日复一日的,而季播的空当就成了收视的空白点,给了其他栏目可乘之机,而一旦受众被分流,除非极佳的吸引力否则再要找回则是难上加难。
因此建议从栏目策划上升到“栏目群”
策划的高度,有效地在不同“季”
上不同类型的栏目,这样在给足每个栏目组制作周期的同时充分留住同类受众,对栏目和频道而言均是有益之事。
最后是收视目标定位:这个定位的假设性极高,具体实施中情况的变数较大,所以在常规策划案中较少涉及。
建议修改时充分考虑竞争对手栏目的收视率、此时段全国品牌频道的收视率、本台以往此时段的收视率等因素,综合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
六、栏目描述
《K歌之王》栏目以大规模观众参与为主体,明星参与为协力。
在遵循电视制作规律的情况下尽可能还原当前都市年轻人卡拉OK飙歌的乐趣所在,吸引青年电视观众参与其中。
主要环节分为“选歌、抢麦、比赛、奖励”
,四个现实空间中,K歌房是青年人最常见、最熟悉的部分。
环节与现代都市生活紧密相连,凸显本台对青年受众习惯和思维的重视,精心拉动青年受众收视的目的。
整个节目节奏快、熟悉的K歌音乐此起彼伏,保证紧张而有序,欢乐热烈的气氛持续不断。
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
《K歌之王》目标就是依托人气K歌风潮,营造一场青年观众参与的,健康、青春、火爆的周末电视盛宴。
解析:本案将功能定位与内容定位、形式定位相结合,简单陈述了栏目的娱乐功能。
建议修改时单列其中每一项目,一方面可以对功能进行充分挖掘;另一方面可以更为详实地描述栏目表现内容和形式。
七、栏目形式与结构
(一)日播节目
1.形式
两个小型外拍组(主持人、摄像及助理、收音师),每天奔走于本地所有高校和时尚K歌场所,勇闯每一间K歌房,找寻年轻的K歌达人。
选拔条件非常简单,能够完整地唱出一首好听的歌曲,外形气质积极、健康,愿意参加电视台录像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