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几种叙述方式在电视深度报道中通常会得到综合运用。
顺叙是最常见的新闻叙述手段,插叙通常在交代新闻背景、发表评论时采用,但其他两种叙述方法在故事化的新闻叙述中也不可或缺。
如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开始之前有一个十几秒的片花,对新闻事件进行预叙。
片花或精选关键人物的关键话语,或展示典型场景,配以设问式或启发式的画外音加字幕,一开始就形成紧张节奏,以冲突和悬念吸引观众的收视欲望。
深度报道的开头部分一般以倒叙的手法将新闻事件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展示出来,这一部分可以是事态新近的进展,事件的典型场景,矛盾冲突的**部分,事件的悬疑,事件当事人的个人命运等。
《新闻调查》节目曾经提出“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
的操作理念,该节目往往一开头就展示新闻当事人个人命运的重大变故,引起观众强烈的关注欲望,深刻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人本精神”
。
2.叙事的层次
相对于文学叙述而言,电视新闻报道由于历时性传播的特点,其叙述层次较为简单,算上主持人、记者和被采访者,叙述层次最多不超过三层。
叙述线条一般为单线条叙述,如《新闻调查》一般以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调查过程为节目的结构线索,一些连续报道则以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系列报道则以同一新闻主题为线索。
3.叙事的技巧
在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中,通常采用的叙事技巧为悬念与冲突。
就新闻深度报道而言,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悬念设置法:一是突出反常情境,延缓道破原因。
在一些曝光性的报道中,主持人或出镜记者常常在开场白中将事件的突变或反常性做一个简要交代。
二是提出问题,延缓提供答案。
《焦点访谈》节目中,记者经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就前述现象提出疑问,让观众在随后的采访中逐渐得出答案。
三是暴露矛盾冲突,凸显冲突双方的力量对比。
如在一些典型人物报道中,记者首先提出人物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使受众为人物能否战胜困难而陷入焦虑之中。
四是在关键时刻,变换叙述节奏。
《新闻调查》节目通常在关键的时候中断叙述,插入片花作为两个片断之间的间隔,一方面可以控制报道的叙述节奏;另一方面设置悬念,吸引观众继续收看。
同时在新闻报道中,不能人为添加或设置冲突,只能通过记者的采编行为将矛盾冲突彰显出来。
多位被采访对象的不可靠叙述之间,被采访者的叙述与事件的真实场景之间,事件的场景与场景之间,往往相互证实或证伪。
三者在电视深度报道中的符号表现分别为声—声冲突,声—画冲突,画—画冲突。
(三)节目的编排
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除注重叙事策略外,还要在节目编排上下功夫,要通过把握节目的节奏与同期声的运用达到良好的叙事效果。
1.节奏的把握
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时长较长,因而叙事节目的把握至关重要。
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的节奏通常包括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
内部节奏指新闻事件本身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新闻人物的内心波动、创作者思绪变化所产生的节奏。
外部节奏即摄像拍摄、运动所形成的快慢、长短、强弱等变化以及后期编辑时剪接镜头、配音、特技处理等所产生的节奏。
在栏目编排时要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适当把握内部与外部节奏,共同营造整体的节目节奏感。
2.同期声的运用
在新闻深度报道中,要增强新闻的真实感与现场感、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增进观众的参与感,同期声的运用必不可少。
在此,同期声的运用要注意四点:一是同期声要有确定性。
即声音和画面要统一,发声主体或声源要在画面中,不能引起观众的误解或导致信息模糊。
二是同期声要有信息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