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电视栏目剧策划要点
banner"
>
一、坚持真实性,突出“剧”
特色,处理好纪实性和戏剧性的关系
电视剧是演员演假事,栏目剧是真人演真事,栏目剧正是以鲜活、本色、草根性和对生活的真实还原,原汁原味地打动人。
电视栏目剧故事题材一般都取自当地所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或者是奇闻轶事,这也就形成了栏目剧的最大特色——真实。
正是因为演的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栏目剧自然而然地就带有真实性的特点,自然而然地对观众产生一种亲和力。
而一些栏目剧的消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贴近性的缺失,也就是真实性的缺失——完全虚构故事,淡化栏目剧的纪实性。
离开了这种真实,栏目剧愈来愈滑向电视剧,而它既没有与电视剧竞争的实力,又脱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消亡也就不可避免。
安徽经视的《周末故事会》从一开办就坚持故事的真实性,如防骗攻略系列,题材完全来自发生在身边的,经过众多媒体报道的骗局,然后把这些骗局情景重现,并在结尾附上新闻报道,以增强栏目剧的真实性,栏目开播后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成绩。
但是这种形式播出一段时间之后,一些问题随之而来,完全的情景再现虽然契合了栏目剧真实性的特色,但是却也产生了情景单调冗长、对话苍白无力、群众演员的表演不到位等问题,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对于真实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艺术加工以及如何把握这个度的问题。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既然是剧,一定要带有剧的特点,对于这些真实的新闻事件不能简单地原景重现了事,如果这样,就不能称之为剧了。
因此,栏目剧在真实的基础上一定要突出“剧”
的特色,对身边事不能拿过来就用,而是要对这些题材进行进一步的艺术加工,善于通过悬念设置、矛盾冲突、节奏把握、生活质感等多种讲述手段,增强它的艺术性和戏剧性。
借鉴电视剧的拍摄手法,学会讲故事,不仅仅故事要讲得好听,还要拍得好看。
按照这个思路,《周末故事会》又拍摄了《瞧这一家子》系列,按照室内情景剧的模式,固定演员,固定场景,把身边发生的事情都融入这个家庭里,合理安排真实和虚构的比例,通过这个家庭来折射我们身边社会的变迁。
该栏目通过尝试对真实的故事进行戏剧化的处理,利用矛盾冲突、悬疑、铺垫手法来架构故事,初步协调了纪实性和戏剧性这一对关系。
事实也证明,这种方式增强了故事的可看性。
总之,纪实性和戏剧性是电视栏目剧不可或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否则就站不稳,走不远,所以,两者的有机结合,平衡把握不仅是电视栏目剧的特点,价值所在,也是电视栏目剧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坚持本土化特色,强化观众参与性,处理好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的戏份比重
媒体竞争从深层次来说,就是差异化竞争,而栏目剧最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就是它的地域性,栏目剧的讲身边事,说当地话,取本地景,然后当地人来演形成了栏目剧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就是栏目剧的核心竞争力,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正是这种特色,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因此地域化的特色一定要保持,不能丢。
而地域化特色的保持,有以下三大关键要素:
(一)方言的运用
电视栏目剧是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收视对象,方言化是栏目剧最明显、最容易实现的地方性外在表征之一。
用观众熟悉的方言演绎他们身边发生的鲜活的生活故事,这样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心理上的沟通点,拉近电视和观众的距离。
因此,电视栏目剧的语言一般都是以所在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为标准音,混杂次级方言片或方言点的方言音。
因为我国方言比较多,差异较大,无形中给方言剧增加了难度,《周末故事会》里主要采用合肥、安庆方言,并且增加了其他地方方言(如北方方言)的比重。
(二)观众的参与
观众参与是栏目剧这种电视形态得以在短期内迅速赢得观众的杀手锏之一。
由于这些群众演员的口碑效应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关注带来的连锁效应,可以大大稳定栏目的收视群体。
《周末故事会》自开播以来,大部分剧集里都邀请爱好演出、有表演欲望的群众参与演出,还举办类似选秀的活动,让报名观众秀出自己的才艺,表演好的成为栏目的特邀演员,同时栏目还策划了《主持人带你去演戏》系列,每集选出2~3名群众,和主持人一起合作参演,并展示自己的才艺,让他们在电视荧屏上好好地过了一把戏瘾,把观众的参与推向更深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