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少年强则国强
banner"
>
情景再现
听从国家召唤
“昨天择水而居,今天因水而去……最后的麦子半青半黄,最后的麦子相拥而泣”
,这是诗人马淑琴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壮举的感慨。
34.5万群众为了“一库清水北上”
,抛家舍业,背井离乡。
何肇胜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对于何肇胜来说,离开祖辈生活的故乡好像并不是多么悲伤的事情。
两个多月前,当他又一次坐上汽车,迁离河南省淅川县丹江畔的老家时,这位75岁的老人没有流泪,甚至没有流露出一点不舍的表情——至少,在他的记忆里是这样的。
“这都是为了国家。”
他笑着,仿佛在描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哪有个人的小利益不服从国家大利益的?”
为了服从这个“大利益”
,他的大半辈子都在迁徙。
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规划,从1959年开始,何肇胜先填写志愿移民去了青海,几年后,又按照组织安排返回河南老家,其后再南下湖北荆门,后又返乡。
这一回,他第三次离开家乡,和镇上的几千名移民一起,搬迁到了500公里外的河南辉县市常村镇。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9月21日报道《为国家让路》,作者:付雁南)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
你对何肇胜的选择怎么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当国家需要我们付出时,我们怎么办?我们准备听从国家的召唤吗?
悦读明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能否富强,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奋斗。
想当年,吏治败坏,国民孱弱,伟大的中华民族被讥为“东亚病夫”
。
到而今,东方的睡狮醒来了,我们不但是体育大国,而且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个中国人都可以昂首面向世人,“东方健儿”
取代了“东亚病夫”
。
中国能有今天的强大,一方面,是我们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艰苦的奋斗和巨大的心血、智慧。
正是因为有了赤诚爱国的钱学森精神、“爱拼才会赢”
的中国女排精神、永不言弃的张海迪精神以及“最美司机”
吴斌等平凡中国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伟大的人性,我们的国家才如此生机勃勃、繁荣向上。
过去有人说:“中国不会亡,有我。”
今天我们说:“中国一定强,有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