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观察研究前的准备
banner"
>
观察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与具体的任务,为了进行更有效的观察,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准备[3]。
(一)确定观察的问题
观察的问题往往是主要是由课题研究的问题决定的,然而课题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的是一组行为表现与相关事件,因此,我们要首先对观察的问题进行操作性定义,把它分解为可观察的一系列行为事件。
然后才能更清楚我们需要观察的内容是什么。
(见表4-1)
表4-16岁儿童的捣乱行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们只有对观察的行为进行细分并对具体行为或事件进行详尽的描述后,才能有助于研究者准确把握观察问题,使研究顺利展开。
另外,一些研究中,由于研究目的的要求,研究者除了要关注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类别之外,还要考察观察对象各种行为在水平上或程度上表现出的差异。
研究者在对观察问题各类别给出操作定义的同时,还应对同类观察问题划分等级,并给出操作定义。
(二)制订观察计划与观察提纲
在确定了观察问题后,接着就需要制订一份详细的观察研究计划。
一份完整的观察计划应该包括观察内容、观察时间(包括在什么时间观察、观察时间有多长、要经过几次观察)、观察对象的选择、观察地点、观察方法、观察方式和手段(即观察是公开式还是隐蔽式,是否使用录音或录像设备)、对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观察者之间的分工以及观察报告撰写规划等方面内容。
另外,我们在制订研究计划时还要考虑观察对象的活动特点与要求、观察者自身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等,力求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保证观察研究计划切实可行。
表4-2是一位初学观察研究者制订的关于幼儿告状行为观察研究的简要计划。
表4-2幼儿告状行为观察研究计划
从上面这个对幼儿告状行为的观察研究计划表可以看出,观察研究计划是一个对观察研究进行的总体规划,对指导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对于每次具体的观察来说,还需要设计更为详细的观察提纲。
观察提纲是观察计划的具体化、细化。
一般情况下,观察提纲在遵循观察目标与观察计划的基本要求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
第一,观察谁?具体指有谁在场?他们是什么人?他们的角色、地位、身份是什么?有多少人在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在场的这些人在群体中各扮演什么角色?谁是负责人?谁是追随者?
第二,观察什么?发生了什么?在场的人有什么行为表现?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们说话或做事时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调和形体动作?他们的行动类型、性质、细节、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在观察期间他们的行为是否有所变化?
第三,在何时观察?有关行为或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些行为或事件持续了多久?事件或行为出现的频率是多少?
第四,在何地观察?如何发生?相关的行为、事件是在哪里发生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色?这个行为或事件与其他地方发生的行为或事件有什么不同?第五,如何观察?即运用什么方式进行观察?
第六,为什么要这样观察?在定性观察研究中,研究者务必还要思考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促使这些事情或行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发生的行为或事情人们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人们的目的、动机和态度是什么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在制定观察提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提纲是对某次具体观察活动所作的规划,但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使发生一些意外事件时能从容应对。
比如观察样本的丢失,幼儿活动时间的临时变化等在观察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观察者应在观察提纲中设计相关的观察预案,这样能防止观察者不知接下来怎么做的情况发生。
(三)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适用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察方法有不同的类别,有适合质性研究的观察方法,如叙述性观察法;也有适合量性研究的观察方法,如取样观察法和观察评定法,而不同类别的观察方法有自身不同的优势与局限。
因此,研究者应在充分了解各类观察方法特性与用途的基础上,依据以下几个因素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1.观察研究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