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个案研究资料的记录
banner"
>
(一)资料记录的内容
个案研究的资料内容不仅应包括个案研究对象的现状资料,而且还应包括个案研究对象的历史资料。
就学前儿童个案而言,其记录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6]以下方面。
第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或出生年月、民族、籍贯、所在学校及班级、家庭住址、民族习惯及禁忌、学历层次及文化水平等。
第二,个人身体健康资料。
有无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有无身体器官伤害等。
第三,个体成长及心理发展资料。
如母亲妊娠、出生及语言、动作、感知觉、人际交往、认知、情绪情感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生活习惯、自我态度及价值取向、品德行为情况等。
第四,个体家庭背景情况。
包括父母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情况、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重大生活事件、家族遗传病史以及家庭所在社区环境、自然、人文、社会与经济发展等情况。
第五,个体所在的幼儿园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情况。
包括幼儿园或其他幼儿教育机构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师生的构成情况等。
第六,个体在家庭生活中的活动模式。
个体一天生活的基本情况,如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空闲时间从事何种活动、看电视的情况等。
第七,个体在幼儿园或其他教育机构的行为表现。
第八,个体与其他人(成人及其他儿童)的交往情况。
如是如何与教师和同伴交往的,人际关系如何等。
第九,个体使用各种材料(如玩具、图书等)的情况。
第十,个体通常的娱乐方式。
比如观看电视的情况等。
第十一,个体对经常发生的事情和新异事物、意料之外的事物的反应。
第十二,个体的模仿风格如何,他对成功与挫折的反应怎样,是如何表现自我概念的等。
研究者要注意在不同时间里、不同情景下和不同活动中考察研究对象的表现,对比其差异。
比如既要对比在室内与户外、园内与园外、家庭内与家庭外、独处和与他人相处、在小群体内与在大群体中表现的不同,也要注意对比幼儿在一周内不同时间以及一天内不同时间,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的情况。
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可以使研究者更为深入地了解特定对象的有关情况。
(二)资料记录的方法
1.结构描述法
结构描述法在个案研究中运用得比较普遍,即按照大纲形式或者摘要表格形式的框架结构,将个案资料进行分类,然后将有关资料重新组织,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个案记录。
这种记录方法便于研究者检索有关个案的资料,除了可以从记录中发现资料的匮乏或遗漏外,还可以进一步收集更详尽的资料。
2.半结构描述法
指根据实际情况逐项填写个案清单中的项目内容,从而获得个案身份、人格等基本资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