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章 观察研究法(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四章观察研究法

banner"

>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观察研究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2.理解使用观察研究法进行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

3.掌握取样观察法和叙述性观察法的内涵及其运用。

情境案例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1965)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部电影,电影中一个成年男子对**表现出踢、打等攻击行为,影片有三种结尾。

然后将孩子分为三组,分别看到的是结尾不同的影片。

奖励攻击组的儿童看到的是在影片结尾时,进来一个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表扬、奖励。

惩罚攻击组的儿童看到另一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责骂。

控制组的儿童看到进来的成人对主人公既没奖励,也没惩罚。

看完电影后,将儿童立即带到一间有与电影中同样的**的游戏室里,实验者透过单面镜对儿童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看到榜样受到惩罚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而另外两组则没有差别。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又称儿童攻击性行为实验。

评析:

这个著名的攻击性实验是班杜拉通过让儿童观看攻击行为的影片对儿童进行观察,来研究其行为模仿情况。

他针对儿童容易受环境和成人影响的特点,采用单面镜进行观察,使儿童意识不到自己是被观察、被研究的对象,儿童在这种自然情境下往往会表现出真实的行为,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因此,这个实验被认为是心理学上采用观察法进行的经典的实验之一。

观察,顾名思义,“观”

即看,“察”

即审查、思考,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和手段。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尤其适合于对幼儿行为的研究。

道理很简单,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还较低,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十分有限,无法用文字测验和书面调查来获取有关资料。

另外,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在场的干扰,不会掩饰自己的行为,观察的结果比较自然真实。

因此,很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如裴斯塔洛奇、蒙台梭利、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陈鹤琴等都曾用观察法研究过儿童,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儿童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