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探究对儿童学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banner"
>
儿童主要是通过自主建构的方式来学习的。
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在同周围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儿童获得经验的过程不只是教师讲解的过程,更是儿童探究、发现、尝试及交往的过程。
下面我们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
[1]
【案例】滚铁环
图1-5滚铁环
滚铁环(图1-5)是幼儿园经常有的活动。
刚开始把铁环呈现给孩子时,吴老师只有一个教育目标,那就是通过示范,不断让幼儿练习,习得滚铁环的技巧。
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她发现孩子们像是在完成任务,失去了兴趣。
所以,她就思考自己能否改变一下教学策略呢?自己以前单纯希望孩子通过模仿、练习掌握滚铁环的技巧是否恰当?于是当她给下一届小朋友第一次呈现铁环的时候,她改变了策略。
她首先在小朋友们面前滚铁环,故意没有成功,小朋友很真诚地给她加油:“吴老师加油,吴老师加油!”
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吴老师终于把铁环滚起来了。
小朋友们问:“吴老师,你有什么诀窍吗?”
照往常,吴老师会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告诉小朋友技巧的机会,但是这次她故意说:“我也不知道诀窍啊,这样吧,我把这个铁环放在活动区,你们早晨谁来得早就试试吧。”
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早晨来得都非常早,来了就去抢铁环尝试。
吴老师则在旁边细心观察。
有一天,东东找到吴老师,说他能把铁环滚起来了。
其实,根据吴老师的观察,东东并没有完全掌握,但是她还是把其他小朋友召集过来一起为东东见证和加油。
东东前两次都没有成功,急得都出汗了,后来终于有一次成功了,小朋友们都为他鼓起掌来。
吴老师说:“祝贺东东,但是他为什么有时候能滚起来,有时候滚不起来呢?”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还是不熟练,我们再试试。”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继续热火朝天地尝试。
又过了几天,思思和成成找到吴老师说他们也会了,吴老师召集其他小朋友来观看。
果不其然,思思和成成都把铁环滚起来了,但是思思把钩子放在了铁环的下半部分,成成把钩子放在了铁环的上半部分。
孩子们后来通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钩子放在哪个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力度和方向。
接下来的几天,吴老师又组织小朋友展开滚铁环的比赛,看谁的铁环滚得快,谁就赢了。
但是豆豆突然说:“我爸爸说了,铁环滚得慢更难……”
这引起了小朋友的讨论,大家通过尝试,证明豆豆说得确实有道理,所以之后的比赛改成了看谁的铁环滚得慢。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如果仅仅通过教师示范、儿童模仿的方式,让儿童学习滚铁环,一方面,儿童会认为这是“苦工”
而渐渐对此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儿童失去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机会。
“单纯掌握滚铁环的技能”
与“尝试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