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日活动,因此我们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反复实践中得到锻炼。
小班的幼儿,我们可以指导幼儿自己多动手,一日生活中的饮食、睡眠、盥洗、穿衣、穿鞋、与人交流等诸多生活自理环节,我们都应该让幼儿去实践、去体验。
到了中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
比如,小值日生协助老师照料自然角,给花、农作物浇水,擦玩具柜等;还可以让幼儿整理自己的小抽屉,整理娃娃家等。
大班幼儿除了学会自我管理外,我们还可以安排独立当值日生和一些义务性的劳动,如给种植园地拔草、浇水,帮食堂里的阿姨拣菜、剥豆等。
3.促进家园共育,发挥家长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职能
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睡觉,初步形成了自理习惯,可据家长反馈,幼儿在家照样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为了做到家园一致,真正让孩子有自理习惯,还应该把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向家庭延伸。
图6-4家园信息栏
①利用家园信息栏、《家园心连心》栏目等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重要性。
见图6-4。
提高家长的认识,懂得2~4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
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其劳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要形成尊重并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热爱劳动的意识。
②将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培养内容、幼儿在园学习的自理劳动技能,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实现教育的一致性。
孩子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
我们要求家长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
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整理、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
的原则,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③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分享育儿经验,促进家长间的互动。
同龄的孩子,不同背景的家庭,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育儿经验。
成功经验在事实面前更有说服力,对于不同的家长也有一定的启示。
④开展亲子活动——“大手小手真能干”
。
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整理衣服、床铺。
亲子活动是教师、家长、幼儿积极互动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互动的组织者、促进者,给幼儿、家长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通过他们的展示活动,能激发家长和孩子,起到激励、分享、互动的作用。
[4]通过实践锻炼,孩子们在其中不但可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感受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不断走向独立。
[1]费舫.重视2~3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2:147.
[2]常青盛.数学天才:考上清华恶补“生活能力”
[EBOL]..nen..7797406610699059220050714172091.shtml,2005-07-14.
[3]马俊妹.放手,让孩子成长——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0(11B):49.
[4]赵葵.师幼互动,培养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引进与咨询,2005(7):2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