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之所以无形地存在于自我,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在社会中生活,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大众的观念和意识的影响,于是看似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要求会逐渐内化为个体对自我的要求和期待。
所以,“自我”
既包括“个人先前掌握的道德原则和其他原则”
,也包括“现实社会环境迫使个人适应的要求”
,也就是“自我”
具有社会性。
乔纳森·布朗认为:“我们所感知到的能力、态度、情绪、兴趣、动机、意见、特质以及愿望,都是精神自我的组成部分。
简言之,精神自我指的是我们所感知到的内部心理品质,它代表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主观体验——我们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感受。”
[5]乔纳森认为的“精神自我”
也就是本书所理解的个体自我,它是指个体感知到的自身内部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形成对自身的看法和认识,它体现了个体与自己内心的关系,具有主观性和个体性。
而本书所理解的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在社会和集体情境中形成对自身的要求和期待,并不断寻求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
个人自我和社会自我是构成自我的两个重要方面。
幼儿教师的个体自我认同是指幼儿教师以个体自我作为自我认同的主体而进行的认同,具体指幼儿教师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活中自身心理体验和感受(对自身感知到的能力、态度、情绪、兴趣、动机、意见、特质等方面)的不断反思,形成对教师职业的独特理解和认识,并不断追求个体自我价值的完善及实现的过程。
由于教师的个体自我认同体现着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所以它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幼儿教师社会自我认同是指幼儿教师以社会自我作为自我认同的主体而进行的认同,具体指幼儿教师在社会和集体情境中形成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从而追求个体社会价值的完善与实现的过程。
对于教师来说,在职业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教师就是要成为别人眼中所期待的教师形象(或角色),是强调作为“教师”
的人,而不是作为“人”
的教师[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放弃自身对教师职业的内在认知与体验而去迎合社会的要求。
对于教师而言,就出现了个体自我的不断削弱和社会自我的不断加强。
个体自我体现教师的个体性与自主性,社会自我则体现了教师的社会性和集体性。
在实地研究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幼儿教师对有关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总是积极的,其中,提到“喜欢和孩子在一起”
的幼儿老师达到90%,提到“看到孩子的成长感到很有成就感”
的幼儿老师占到83%,还有许多幼儿教师感到了幼儿教师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也是因为这些教师每天面对的是这样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
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时,心里的体验和感受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是这个职业的内在价值所带给教师的。
可以说,“和孩子在一起”
就是幼儿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的源泉。
然而,幼儿教师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还包括除了孩子的那部分,包括面对自己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学校管理以及家长时的心理体验,这部分教师的体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对这些因素的满意引起的积极体验,另一种就是教师对这些因素的不满意引起的消极体验。
但是,面对幼儿时,教师的体验几乎是积极的。
所以说,有关幼儿的教师的体验和感受是促进幼儿教师的个体自我认同的主要方面。
上面说到,教师对幼儿以外因素的体验有两种倾向。
研究中发现,23%的教师提到幼儿园管理民主让自己感觉很开心,仅有19%的教师认为家长的理解让自己感觉很满足,而79%的教师提到家长的不理解、不尊重让自己感到很苦恼,63%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管理不人性化让自己感觉很失望。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幼儿教师对幼儿以外的因素的体验和感受大多是消极的。
而这些体验和感受多不是幼儿教师自觉自愿产生的,这些消极体验多是幼儿教师在社会性与集体**往中形成的。
所以说,社会交往与集体交往中的消极因素是阻碍教师社会自我认同的主要方面。
所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个体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是个体积极主动进行的,而且一般情况下具有稳定性,所以当个体自我是教师自我认同的主体时,教师会从个体角度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肯定教师职业的价值,这时教师会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然而教师要在社会中生存,对自身职业的要求和期待会受到社会和集体的影响,并会对社会自我做出不断的调整。
当教师的社会自我是教师自我认同的主体时,教师会从社会角度来反思和确定自己的价值,当教师对职业的期待与社会的要求不一致时,就可能会引起思想上的矛盾和冲突,形成消极的自我认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