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教师自我认同的时间困境
banner"
>
所有人都是时间的实践家和理论家。
时间“深嵌”
于我们的生命之中——制约着我们的生命节律。
[1]生命在时间中流淌,自我在时间中被发现和确立,时间构成了自我认同形成的必要条件。
而变革则往往是伴随时间而形成的一系列的断裂、突变或者转向。
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教师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而在“金钱”
与“效率”
被奉为圭臬的氛围中,时间无疑成为一个基本却严峻的困境,令教师的自我认同难于建立,面临种种危机。
虽然在社会和教育变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由种种复杂的因素影响并导致,然而我们认为,时间是其中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因素,却也是极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在这个意义上,研究教师自我认同的时间困境在当下的教育变革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时间是一种生活事实。”
[2]自我认同在时间中完成,当时间失去意义与灵魂,自我将无处安放。
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教师的时间在量上被挤压,在质上被异化,自我无法在自由的时间中舒展,在充实的时间中实现,空洞的自我深陷于时间的困境,而无以建立真正的认同。
一、无“我的时间”
与“无我”
的时间——失去自我的“被动性时间”
教师自我认同在时间维度上的确立,需要澄清自我与时间之间的本质关系。
自我对时间的所有权以及自我在时间中的主体性存在,要求时间在量和质的双重维度上得以保证。
然而,反观教师职业生活的现实却恰恰相反,教师一方面在量的层面表现为——无“我的时间”
,无法保证自己作为个人的时间所有权,以保证自我认同的基本可能性;另一方面在质的层面表现为——“无我”
的时间,无法实现主体自我对时间的有效使用,以确认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总而言之,主体自我在时间中自由自主地实现遇到了困境。
失去自我的“被动性时间”
导致一种被动性、应付性的存在状态,倦怠、荒芜、压抑、空虚就成为自我缺失之后的真实写照。
无“我的时间”
意味着在一种作为制度机制的时间中,教师失去了对自我时间的主宰权力,因为缺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导致教师感觉“没有自我”
,不是“为自己活着”
,而是把自己“卖给了学校”
“献给了学生”
。
没有时间放松自己,没有时间关心和打量自己,没有时间照顾和陪伴家人,时间的匮乏令教师陷入生活和工作的剧烈冲突之中。
在很多农村中学,教师的在校工作时间长达十四五个小时,从早晨五六点钟到学校带着学生跑早操,上早自习,到晚上九十点钟晚自习结束后才能回家,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