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此时的教师自我认同不是对“作为教师的我”
的认同,而是作为一个“赚钱的人”
的认同。
究竟把自己的时间用来换取金钱还是用来创造自己和学生的生命,究竟选择固守清贫还是“失魂落魄”
后的钵满盆满,这对于当下的教师是巨大的考验和艰难的现实选择。
无论是怎样的选择,教师的自我认同都会面临危机,或者是作为社会阶层的身份认同的危机,或者是作为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危机,而导致这种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关于时间的价值取舍和信念坚守。
时间可以兑换金钱,金钱可以购买时间,然而意义却不会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产生。
金钱可以用来衡量时间的物化价值,却无法给予时间主体生命的完整意义。
因为“货币关注的是普遍共有的东西:它要求的是交换价值。
将一切性质、所有个别性都化约为这样一个问题:多少钱?”
换言之,货币具有确立形式高于生命的效果。
货币将自身从手段变为目的,成为一种理性的形式,不仅限制着生命,而且变本加厉,试图规定生命,从而囚禁生命。
无论如何,货币构成了客观性之网,它涉入一切现代都市交换关系。
如此一来,情感的或道德的纽带就几乎无处容身。
作为系统的货币矗立于都市化的人类与个体之上,作为自在的现实而与众生男女对峙。
货币以“残酷无情的客观性”
衡量一切,因此“只有客观的、可测量的成就值得关注。”
[11]当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之中选择了金钱维度而不是生命维度时,其职业生命就会被失落了意义的“平庸的时间”
所充斥,每一天每一年,都会兑换为“赚了多少钱”
的等式,此时的生命丧失了崇高的维度,教师不再关心自己的生命在多大意义上影响了学生的生命,成就了学生的生命。
“人天生是一种寻求意义的生物”
,教师可以忽略生命的崇高维度,但却不能没有这一维度。
当教师的世界里只剩下金钱,作为教师的自我便会面临意义的空洞,被抽空的自我无法确立栖居的依据,无从建立认同。
[1][奥地利]赫尔嘉·诺沃特尼.时间:现代与后现代经验[M].金梦兰,张网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2][英]芭芭拉·亚当.时间与社会理论[M].金梦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3][英]理查德·惠普.建构时间:现代组织中的时间与管理[M].冯周卓,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5、166.
[4][英]理查德·惠普.建构时间:现代组织中的时间与管理[M].冯周卓,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5、166.
[5][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M].朱红文,李捷,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5.
[6][英]帕特里克·贝尔特.时间、自我与社会存在[M].陈生梅,摆玉萍,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总序.
[7][英]帕特里克·贝尔特.时间、自我与社会存在[M].陈生梅,摆玉萍,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9.
[8][英]帕特里克·贝尔特.时间、自我与社会存在[M].陈生梅,摆玉萍,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6、77、79.
[9][英]帕特里克·贝尔特.时间、自我与社会存在[M].陈生梅,摆玉萍,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6、77、79.
[10][英]帕特里克·贝尔特.时间、自我与社会存在[M].陈生梅,摆玉萍,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6、77、79.
[11][英]基思·特斯特.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M].李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