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为什么得不到公平的机会和公正的待遇?”
这些源自内心的质疑,都会外在地显现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源自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是一种根本性并且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值得重视和关注。
职称评定和聘任太困难了,一个学校那么多老师,却连续七八年没有指标,大家感觉都没个奔头。
即使评上了,有的老师10多年都聘不上,拿不到相应的工资。
想想这些,就觉得没什么奔头,干好干赖都一样。
同样是老师,同样上课,主课和副课的工资一年却差出至少5000块钱,这就是我们副科教师的位置所在。
我们小科不被领导重视,缺少幸福感,缺少工作热情,上升空间小。
尤其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像打杂的,除了上课,几乎感觉不到自己是老师。
领导对信息技术越来越不重视,使我的工作积极性大受打击,但又不得不去承担很多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使得工作很被动。
学校实施的绩效工资束缚了老师,干什么工作都和绩效挂钩,好像老师工作都是为了绩效。
现实中职称评定、干部提拔,普通老师无话语权,都是领导说了算。
另外一类影响教师自我认同的制度因素是与教师的价值感相关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以应试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评价制度。
这类制度对教师的影响是一种核心层面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时时受控于评价制度,这种制度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一味地灌输应试,使其难以享受到过程性的价值。
而另一方面,机械应试的教育无法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全面的成长,甚至给学生造成很多痛苦体验,这使得教师无法享受到结果性的认可。
教师的工作和付出一直存在,而工作和付出的价值实现却困难重重,甚至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这是教师痛苦地自我否定的根源所在。
现在的学教教育制度畸形,唯高考,唯成绩,没有基本的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太严重,在学校里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都是应试教育抹杀了孩子的天性,没有让我真正体会到教育的乐趣。
当下教育制度中应试教育使得某些教师成了教书机器,一味地让学生学习,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该年龄段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5.社会交往封闭,社会资源少,社会认同感低
社会是一个大的坐标系,人总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当中认识和定位自己的。
教师身处学校这样一个被称为“象牙塔”
的地方,在享受与世俗社会保持一定距离的清净的同时,也感觉到因为社会交往的封闭而带来的困扰。
在中国这样一个关系社会中,潜规则的存在令很多原本正常的事情变得不正常,于是“求人才能办事”
成为一种社会生存的逻辑。
这样,“在办事时,有没有人”
就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对作为社会资源的人脉关系的占有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正是在这一指标上,教师往往会感觉“低人一等”
,因为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存在于校园之中,而不是掌握权力的行政领域。
而如果教师利用分布于各个行业的家长关系,则会牵涉到一定的教师专业伦理问题,令教师心存顾忌。
因此,在整体上教师会在与公务员、老板等社会阶层的对比中,感受到社会交往封闭带来的较低的社会认同感。
教师在社会交往中的低认同感或者受挫感除了表现在“人脉关系少”
这一层面,还表现在教师自身由于社会交往和经验少而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在与其他行业人员交往时往往形成一种“不知所措”
的自卑感,无法像那些“经常在各种场合混的人那样游刃有余”
。
这样的交往体验会使“清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