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孔子主张慎言敏行、言行一致。
在教师观上,孔子根据自身长期的教育实践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要求,总结出了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和条件。
第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学而不厌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前提和基础,“诲人不倦”
是一名教师最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最宝贵的品格。
第二,关爱学生,无私无隐。
孔子把“仁者爱人”
的精神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关心学生品德和学业的增进以及学生们的生活与健康状况。
又主张把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6]对学生的教育做到无私无隐,鼓励学生超过老师。
第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要求教师对学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
他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孔子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获得了学生们的敬佩,更以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
孟子曾这样评价孔子:“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8]
2.《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
全文1200多字,其内容包括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师生关系等。
它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备的教育学专著。
其中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豫时孙摩、藏息相辅、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与方法是全文的精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资料来源:《学记》。
3.韩愈的师道观
韩愈(768—824),唐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字退之,人称昌黎先生。
幼年处境艰苦,通过勤奋自学,25岁考取进士,35岁时经人推荐开始做官。
在教育活动方面,他做过两次国子博士、一次四门博士、一次国子祭酒,做地方官时,也很重视地方教育。
有《师说》、《进学解》等名著。
他的思想核心是主张复兴儒学,反对佛老学说,是一个重振儒学的卫道者。
韩愈教育思想中最突出之处是关于教师的论述。
第一,尊师重道。
这是《师说》的中心论点,也是韩愈写作《师说》的根本目的。
第二,教师的任务,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道,就是传儒道、修齐治平之道;受业,即授业,就是讲授儒家经典;解惑,就是不断解答学生在学习“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