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确定无疑的内部参与者之外,可能还存在着某种灰色地带,如代课或实习教师。
事实上,还有更多的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建设,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学校成员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的这种列举甚至可能并没有包括学校的所有者,尤其是公立学校的所有者。
当然,这取决于对“管理者”
的理解。
如果我们仅仅把管理者理解成校长及其学校管理团队(在我国可能还应包括学校中的党团与工会干部),而不包括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这些机构还不是我国公立学校的常设机构,只在某些教改实验区中存在)成员,学校的所有者显然被忽略了。
另外,经常下校指导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教育研究者,他们中的有些人还挂着学校顾问的牌子,至少也应属于学校的“灰色成员”
。
他们不是学校组织的正式成员,但学校不但在情感上,甚至在组织结构上,也经常把他们当成学校的一员。
正因为如此,校长对那些聘请来的教研专家说“不要客气,请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时,不要轻易地认为校长是在假客气。
他们作为其他组织的正式成员的事实,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基础学校中“灵活的一员”
。
这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对于学校教育参与者的理解不能“先入为主”
,也不能仅仅相信“眼见为实”
。
事实上,我们学校教育的现实参与者,可能依然存在某种制度性的缺位或越位(即因制度原因而导致出现的某类人员的缺失或多余)。
而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学校中的行动者可以分为学校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和股权持有者(shareholder)。
前者不但不拥有学校,反而在某种意义上受制于学校,但却与学校息息相关乃至休戚与共。
他们主要包括学生、作为公共雇员的教师与管理者,以及学校自身的雇用人员(如临时性的代课教师,以及学校自聘的工勤人员)。
说他们(尤其是学生、正式教师与管理者)是stakeholder,是因为他们确实在学校中下了很大的“赌注”
,有的(如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的前途托付给了学校,并让对方在自己身上打上永久性的标签(如“××学校的学生或校友”
),有的(如特定情境中的教师或管理者)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了学校。
而学校的股权持有者则指学校的所有者,在私立学校中这种所有者通常是非常清楚的,但公立学校的所有者经常面临缺位的困惑,以至于经常有人把教师看成学校真正的“主人”
,或者把教育主管部门说成学校真正的“婆家”
。
学校组织中所有者的模糊或缺位会使对学校的掌控落入某些外人的手中。
而事实上公立学校名义上一般属于国家或地方,最终属于民众。
(三)技术
狭义的“技术”
(teique)指个体在劳动生产或其他操作方面的经验、知识和技巧。
如说“张三技术很好”
,就是夸他在活动中拥有很好的经验、知识或技巧。
但事实上拥有很好的“经验、知识和技巧”
的又不限于“个体”
。
或者说,这种“经验、知识或技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