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节学生
banner"
>
在服务开始成为时代意识的今天,教师职业也面临着向“服务型”
转变的巨大压力,尽管教育与服务之间还存在着内在的区别。
事实上,无论作为接受服务的“客户”
还是作为教育对象,学生都是值得师范生首先要关注的人,因为任何教育计划都要以认识学生为前提,任何教育努力都要以影响学生为途径,任何教育效果也都要在学生身上展现。
因此,这里首先需要介绍现代学生的特征,然后理解教育实践者以及整个社会对学生的定位。
一、学生的基本特征
在现代社会,任何单一的形象都不足以涵盖学生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多重面目。
不仅不同的学生会有非常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且同一学生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形频繁地变换自己的形象。
特别是在当前这个飞速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独生子女常具有的个人中心意识和网络社会的自由开放更强化了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
所以,对于在现代社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来说,对学生基本特征进行总体性的把握越来越困难。
对学生基本特征的理解首先需要在教育的立场上进行。
尽管现代社会的一些学生做出一些非常“出格”
的行为,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把现代社会的所有学生都当做不可救药的恶人,然后一概否定。
教育的立场就是要以发展、宽容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在对学生特征的认识中看到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又要看到教育的可能与必要。
只有在这种立场上,对学生基本特征的认识才能真正为教育工作服务,也才能真正发挥指导教育工作的作用。
学生的基本特征要从学生最内在的属性来定位,要从人的基本内涵来理解,要从个体发展的趋势来展开。
因此,学生的基本特征可以从生命的灵动性、可塑性、自主性、独特性和发展性五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学生具有生命的灵动性。
生命的灵动性主要是指学生首先是有灵气、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这是教育的根本起点。
正是在这个立场上,生命化教育思想把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描述成“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个性差异的生命体。”
[1]学生生命的灵动性对教育者意味着教育要顺应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要激发学生生命的内在力量,进而帮助学生完成成长和社会化的过程。
第二,学生具有可塑性。
学生具有可塑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和天赋,而且这种潜力和天赋似乎是无限的。
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可能表现在:在外界基本条件保障的前提下,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特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因此,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潜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抱有积极的态度。
第三,学生具有自主性。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学生不是任人随意揉捏的软泥,也不是可以随意刻写的“白板”
,再有影响力的外在教育也必须在得到学生内心共鸣的前提下才能奏效。
学生的自主性对于教育者来说意味着必须调动学生的自动性。
学生可能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也可能会犯下很多错误,但是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永远具有生命的自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