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四节学校的人文环境
banner"
>
学校人文环境是指学校范围内社会关系及上层建筑的总和,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环境,包括群体的价值观念、处事态度、信仰系统、人际关系、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道德规范、校风校纪、教学传统等。
人文环境是学校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灵魂,学校应通过物质的手段、管理的手段等,建设富有人文文化气息的教育环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通过最有力量的文化,去影响和熏陶教师和学生,最终使之内化为师生的实践内驱力,从而使师生的思想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行为得到规范,素质得到提高。
一、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是指一所学校所追求和实践的学校精神、学校理念以及师生员工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态度及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上。
校训是指经由学校领导提出的对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要求、行为习惯训练和进行人格、品格培养的戒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所以是一个学校以后学生的缩影。
校训是学校观念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是对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和发展学校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校训也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它是学校富有个性、经过多年办学经验的积累、办学传统的积淀、办学特色的凝聚而产生的教育思想的高度提炼,它向社会昭示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宗旨和追求,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灵魂,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文化素质和品位,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的体现,是学校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学校师生员工起着一种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和无形的鞭策激励作用。
校风是指一所学校的风气,是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校风是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办学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思想行为风尚。
校风包括: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端正严谨的治学态度;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风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校风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校风能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觉性,更加勤奋地学习,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校风则容易使学生学习涣散,秩序混乱,导致各种学生问题。
教风是教师的情感、道德、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教学、学生、学校、集体和社会各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倾向,即教师的职业修养在执教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范和行为风尚。
这种风范或风尚在一定范围(校、系)内被多数教师所认同,并被自觉应用于规范自己的执教行为。
它包括一个学校教师群体的职业观念、角色认同、专业能力、行为规范、人生品位、人际关系等内涵。
学校教师的教风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也很大,学生普遍具有向师性,即学生由于知识少、经验差、缺乏思考,在直觉暗示、行为暗示和符号暗示等中容易轻信教师,教师对知识、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以及教师的言行举止、打扮装束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是温和、融洽、理解的还是冷淡、利己、约束的,是负责、有条理、有系统的还是推脱、无计划、潦草马虎的,是激励性、富于想象的还是迟钝、呆板、墨守成规的,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群体特性是大相径庭的,“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学风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有时也特指学校里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学习风气、学术风气、文化氛围及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
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同决定了起对学习的态度,即首先弄清楚“为什么要学习”
“为了什么而学习”
的动机问题:“为中华民族之崛起”
而学习?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而学习?为出人头地、找个好工作而学习?为改变现状而学习?为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奖赏而学习?……不同年龄的学生对学习意义的理解水平不一,其学习目的会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引导也应有所不同;学习目的的明确性制约着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