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德语中,教育是“erziehung”
,三者均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
。
educare是由前缀“e”
与词根“ducare”
合成的。
前缀“e”
有“出”
的意思,而词根“ducare”
则为“引导”
,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
,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可能的潜质转变为现实的特性。
在我国,教育学界一般认为“教育”
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一句。
但这两个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复合词。
实际上,在20世纪之前,人们很少把这两个字当做一个词来使用。
古代思想家和普通百姓在论及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
与“学”
这两个词。
而且,两者比较起来,又以“学”
为多。
中国古代和近代前期的教育思想也是集中地体现在人们有关“学”
的论述上,如《学记》(无名氏)、《大学》(无名氏)、《进学解》(韩愈)、《劝学篇》(张之洞)。
因此,我们这里把“教”
与“学”
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
的词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连续不断的社会危机、民族危机的压力下,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智,兴学育人,培养经世致用的新型人才。
甲午战争之后留学日本的一些人开始了翻译日文教育学书籍的工作。
由于日文中有“教育”
和“教育学”
一词,故翻译过来的有关“兴学”
的活动和理论就称为“教育”
和“教育学”
。
在学术界的影响下,朝廷大臣呈递的奏折中也渐渐地出现了“学”
与“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