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就是成为指导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及整个90年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针。
“三个面向”
也包含了目的的含义,即学校教育应该培养现代化的、面向世界的和具有未来意识的人。
“面向世界的中国人”
就体现了这种精神。
不过,在21世纪的今天,重提“面向世界”
,比起当时来说,有了许多不同的含义。
今天,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程度、与国际社会的交往程度和对国际社会的影响程度都是当时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当时提“面向世界”
还主要是一种希望、愿望和要求的话,今天重提“面向世界”
则是一种现实、必然和需要。
从内涵上说,“面向世界的中国人”
不仅要向世界学习,而且要积极地参与到世界事务当中,为世界性问题如生态问题、贫困问题、恐怖主义威胁问题等的解决,为世界的理解、团结、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德性、智慧和力量。
“面向世界的中国人”
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一致的。
如果说,“面向世界”
表明了理想的人的意识、素质和能力的话,那么“中国人”
则表明了学校目的的价值立场和政治追求。
因此,可以将“面向世界的中国人”
看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另外一种表达。
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或者说,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今天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总的答案就是: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既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眼光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又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愿意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幸福努力奋斗的人。
今天的世界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国际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刻,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不可能脱离世界大环境单独地进行。
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懂得这一点,并擅长这一点。
(2)素质结构: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古老的教育理想,是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对人、对现代学校提出的目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
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其基本含义就是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智力与情感、道德、价值观、信念的协调发展、个性、社会性与类特性的共同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个性的发展,但又不止于个性的发展;“不仅不排斥个性发展,而且需要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条件”
[13]。
所以,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平均发展和同质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意味着人的和谐发展与多样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全面”
二字表明了人的发展领域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各个领域发展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必要性。
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要求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幸福生活的需要,还是整个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个体的发展是终身性的,先前的发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如果先前的发展是片面的甚至是畸形的,完全牺牲了某种重要方面或领域的发展,如身体素质的发展或价值观的发展,那么就会极大地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后来的发展。
一个身体素质不好的人一生当中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有限的;一个价值观念存在严重缺陷的人一生当中能够达到的发展程度更是非常有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