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教育思想遗产(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节教育思想遗产

banner"

>

一、中国的教育思想遗产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时期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姓孔,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家庭。

孔子少年时代贫且贱。

15岁立志于学习,在“而立”

之年,从事创办私学的教育活动,行教四十余年。

在封建社会被尊为“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孔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上,孔子主张通过教育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传播到民众中去,从而对政治发生影响。

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上,孔子认为一方面教育必须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优先于经济,“民无信不立”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统治者取得民众的信任。

在教育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上,孔子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只要肯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他认为自己就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

在教育对象上,孔子提出“有教无类”

的思想,意思是说,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没有贫富、贵贱、地域等区别。

在教育方法论上,孔子强调启发式教学。

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意思是说只有学生处于“愤”

、“悱”

的心理状态下,有求知的欲望或动机而又发生困难时,教师再去启发他,这样自然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施教。

在道德教育原则上,第一,孔子主张立志乐道。

意思就是教育学生确立远大目标和理想,眼前利益必须服从远大理想,要有崇高的精神、道德追求。

第二,主张克己自省。

就是说,道德修养的核心是贵在严以责己,培养道德自觉,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道德规范。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第三,改过迁善。

孔子把道德修养的过程称作发扬优点、长处和改正过失、克服缺点的过程,闻过则喜、见过自讼。

第四,身体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