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流派,它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规律,很多方面直到今天都对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提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和强化等。
但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提出的心理学观点,有些很难直接迁移到人的身上。
它强调外显行为的变化,无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内部心理过程;它可以解释低级学习活动,但不能解释人的高级思维过程。
因此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受到诸多的批评和挑战,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开始出现并成为主导的理论,这就是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流派,直到今天一直处于发展之中。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J,1896—198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加涅(Gagne,R)、奥苏贝尔(Ausubel,D.P)等。
跟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显行为不同,认知心理学致力于揭示人的内部认知过程和高级思维过程。
它有如下基本特点:(1)强调内部认知过程,关注人的大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和知识结构问题;(2)在学习方面,否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倡导有意义学习理论;(3)强调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内驱力,这跟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部强化有根本的不同。
认知心理学的这些特点对教学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1)学习应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2)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学习的基础,强调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作用;(3)积极的学习心向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在这些影响之下,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主张。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结构。
跟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同,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所谓“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指的是某一知识领域内事实、概念、观念、公理、定理、定律等的组合方式。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关注知识是如何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的,强调用直观的形式向学习者显示学科内容结构,让学习者了解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各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知识结构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门学科,有助于迁移并有助于记忆具体细节的知识。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发现法。
发现法跟行为主义的渐进式的尝试错误不同,它强调学习中的顿悟和理解。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第三,强调内部动机和有意义学习。
跟行为主义的外部强化不同,内部动机强调的是基于学习者本身的需求而提出的内在动机。
发现学习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这就是内在动机产生的前提。
而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就为区分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提供了明确的划分标准。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成为有意义学习的形式,关键是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意义,合乎非人为的实质性的标准,而且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也就是将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头脑中原有的适当知识观念加以联系的倾向。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所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兴的教学理论。
20世纪末,欧美国家在学习理论和心理学领域发展起来一种新的理论流派,被称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很复杂的理论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但它比认知主义更强调认知的主观方面,在认知上向客观主义相对立的一面发展,同时强调学习的情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强调社会文化的互动对认知的作用,关注知识如何从一种动态的过程中生成的。
建构主义有着鲜明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