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学校教师也应该将这种人类意识传递给青少年一代,应该从人类困境、人类需要和人类福祉的高度理解自身工作的意义。
1.学校是唤醒人类意识的场所
人类意识不同于个体意识或公民意识。
个体意识指一个人对自我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独特性的自我觉解。
一个人,不管他她有没有进过学校的门,有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都会有健全的个体意识,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种种不同之处,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和外在变化。
个体意识几乎是不教而会的。
公民意识则是指一个人对于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角色的觉解,如对于自己所担负的国家义务、工作职责、家庭角色等的认识与认同。
公民意识有其生活的基础,但是却需要教育的帮助。
教育能够帮助一个人更清晰、更深刻地体认到自己的公民责任。
在作为一个个体和一个公民存在之外,人还作为人类的一员而存在,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公民的人存在许多差别(身高、体重、美丑、贫富、高低、智愚等),但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大家彼此之间却是平等的、相互依赖因而也应该是相互尊重的。
所以,人类意识是超越个体意识和公民意识之外的一种自我意识,觉悟到在万千个体差别与社会差别之外自己与他人平等的、相同的一面。
张载(1020—1077)所说的“民吾同胞”
、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说的“世界公民”
、今天学者们所说的“天下意识”
都属于人类意识的范畴。
比起个体意识和公民意识来说,人类意识更加是学校教育的产物,依赖于教师的努力和智慧。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著名的《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中说:“在自然状态下,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职业就是做人。
所以,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他做人以及和做人有关的事体中是不会失败的。
我的学生不论参加军队,教堂或司法界,我以为那无关紧要。
……当他离开我时,他不是法官,也不是士兵,也不是牧师,而是一个人。
……命运无法改变他的地位,他永远有他适当的地位。”
[9]卢梭意图培养的“这个人”
实际上就是有人类意识的人。
在卢梭看来,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们的人类意识和品格,而不是培养“公民”
。
在卢梭看来,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承担什么角色,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无论他她从事什么工作,承担什么角色,都能够牢记自己是人类的一员,能够体现人类的尊严,维护人类的地位,展现人类的爱心。
在等级森严的18世纪法国社会,卢梭的思想当然显得有些浪漫,不切实际,但是他却提出了一个迄今为止都应该引起所有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良好的学校不仅仅促进个体的发展,准备未来社会的公民,而且也应该致力于人类意识的唤醒和人类的教化。
2.学校是增进人类理解的工具
人类是一个大家庭。
这句话听起来不错,然而实际上这个大家庭内部却始终充满着纷争。
自古以来,种族之间的歧视、阶级之间的斗争、国家之间的敌视乃至国家集团之间的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经受了太多的磨难、痛苦、流血与牺牲。
如何才能够增进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理解?如何才能够缔造永久和平?这是所有伟大思想家们都在苦苦思考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