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的实际情境,对教材进行适度调整和加工,学会“用”
教材而不是“教”
教材,避免照本宣科的做法。
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设计和教学,学生才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发展,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三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时间,拟定弹性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指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的拟订和体认决不是虚假的摆设,而是有着实质性的意义。
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课堂教学在推进上要注意时间的安排,教学设计的结构要清晰明确,不同的环节占用的时间要合理。
另外,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突发事件。
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留出灵活处理的空间,使设计出来的教案具有适应力。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
从教学效果和教学基本环节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的设计主要包括分析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布置作业。
1.分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无非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实践中,一般用预期的学生学习表现来表达教学目标。
一节课时间很短,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也不会很多。
为了更好地指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具体明确。
尽管一节课容量有限,但毕竟会涵盖一定的知识点,可以根据这些基本的知识点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结果。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可以采用一些有着明确含义的动词来说明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
例如“认识”
、“理解”
、“掌握”
、“学会”
、“发现”
等。
教学目标的分析体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蕴涵着一定的教学哲学和价值观。
为了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课堂教学目标的分析应体现不同维度的要求,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基本的维度去分析教学目标。
当然,这三个维度涵盖了学生发展的所有方面,这种要求也是就一个阶段的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而言的。
具体到某一节课时,其教育功能可能有所侧重,不一定每一节课都必须要体现这三个目标。
2.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一节课上教师不能平均用力,需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是建立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安排的基础之上的。
这一环节在于明确一节课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强调,提醒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面积和面积单位”
中,学生要正确地理解什么是“面积”
,认识并学会运用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在这节课中,“面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