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文化性”
等本质特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其三,大学历史悠久,但系统研究其管理问题的时间较短。
相对管理学百年发展历程而言,大学管理更年轻,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尽管大学的发展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但系统地研究大学管理、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的历史并不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人们对高等教育管理并无太多研究。
“当时大学的压力是在规模的扩张上而非管理的效率上”
。
[5]在我国时间则更短,是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的历史。
为此,很多理论问题还没有研究清楚,很多现实问题还不能解释,很多基础问题还在研究探索之中,没有统一的成熟理论。
三、大学管理特殊性何在
一名出色的行政官员或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能不能当好大学校长?用管理企业的办法或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管理大学行不行?国内外无数经验证实,这不是明智之举。
因为大学有自己独特的组织特征,具有人文性、学术性、创造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它既不同于一般行政管理的科层组织,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组织,它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没有清晰的组织结构,而是一种“松散的系统”
,不能照搬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的管理办法,需要摸索自己的管理规律。
如何认识大学管理的特殊性?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们将在第四章专门讨论此问题。
在此我们简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大学管理特殊性表现在哪里?第二,大学管理为什么具有这些特殊性?
大学管理特殊性的表现。
在大学,“行政说了不算数”
。
这对于其他社会组织中的旁观者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事。
在等级森严的科层组织中,下级服从上级是天职,俗话说,“官大半级压死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令的畅通;同样,在以效益取向的经济组织中,一切听老板的,经理的话就是命令,这样才能保证团队步调一致,才能使团队取得最大的效益。
在大学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没有绝对权威,校长的话、处长的话,教授可以不听,行政没有权威性。
这里没有“命令”
,也没有“指令”
,一切都建立在沟通、对话、倡导、建议的基础上。
教授往往不买行政的账,他们只尊重学术权威,只忠于自己的学科。
不但如此,教授们往往反感行政人员,认为他们是外行领导内行,干涉了自己正常的学术活动,正像一些学者所说:“高等教育的文化对管理人员并不友好”
。
[6]
在大学,“老师说了也不算数”
。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在大学,普通教师是最基层的专业人员,占有资源有限,他们参与管理、参政议政的机会并不多,参与决策主要以参加一些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征求他们的建议,但最后还是领导说了算。
“老师说了能算数的”
只限于在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考核及科研选题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性。
在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共存,老师和行政各有分工”
。
在大学,到底谁说话算数?在理论上,谁说了也不算,这里只有“分工”
,没有“老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