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王英杰认为,大学出现了资源危机、价值危机、制度危机、质量危机和公信危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
第一,资源危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张,造成大学内部生均教育资源极度短缺:首先是师资紧张,被迫采取大班授课等“粗放式”
培养模式,很多教学环节被精简、压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是资金紧张,教学投入、实验设备投入严重不足;最后是校园的教学空间紧张,学生的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空间狭小,有些学校不得不采取“流水”
作业:不同的年级、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上课时间、不同的就餐时间段,以缓解空间资源紧张。
最后是教学资源紧缺:课程资源少、实验设施差、生均图书资料不达标,网络环境不能满足需求等。
第二,大学的商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大学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当今世界,“市场规律”
和“竞争法则”
影响和控制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也不例外。
从制度上来看,教育成为服务产品(世贸组织关贸总协定);[6]从观念上看“市场至上”
正成为人们的最高价值准则,影响着人们和组织的思想和行为;从行为上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正在成为个人和组织的基本出发点和终点。
在这些观念影响下,在高校,消费主义、学术资本主义正悄然升起。
第三,大学的行政化。
如前文所述,大学行政化有其历史的必然。
首先是大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多数大学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万人巨型大学”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大学管理的科层化;其次,各国政府为了提高本国的经济、文化、人才方面的竞争力,都纷纷加强了对大学的干预,使大学的管理与政府的管理趋同。
但是,在我国,原本有很强的“官本位”
文化,在过去60年中,大学被视为政府的附属部门,大学管理人员被视为国家干部,官本位、行政化被无限夸大和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的发展。
第四,实用主义、工具理性至上。
由于受到科技快速发展、经济迅速增长、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校园内崇尚实用主义,工具理性至上,实用技术至上。
为了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就设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大学成了职业培训所。
为了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各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过程中,充斥着各种量化指标,似乎有了量化指标就实现了科学管理。
大学在这种“科学化”
“标准化”
“程序化”
的管理中,失去了最难能可贵的人文关怀,助长了大学的官僚化、行政化。
在技术至上、人文精神缺失的今天,大学逐渐失去了“海上之灯塔”
“社会之明灯”
的社会精神家园的作用。
大学在与社会逐利思潮的合作中出现了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的一波又一波的发展热潮,“升格热”
“改名热”
“建设热”
“合并热”
“扩招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